癌症楼

读书评论:
  • Y.0days
    03-05
    一本记录“我们”的事情的书,一本属于人民之书。
  • 虎头
    02-27
    斯大林死后的第二年,苏联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前夜,在癌症病房里各个阶层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故事,
  • 一角绿
    03-18
    俄国文学怎么永远有这么充沛深刻的感情!那么多复杂饱满的角色,坚定的,沉默的,怯懦的,官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也有自己的脆弱,无论是官员,还是流放者,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纵横交错的人生都在此刻交汇。生命的关键在于活力色彩还是有足够长的时间去等待更多可能?良心价值几何?真正的叛徒无需劝慰自心安理得,为生存而被迫屈从的人们则饱受负罪感的折磨。真理无需学识啊!狂风吹折了树木,小草因伏低身子而幸免于难,只是为了生存,如何能以“背叛”苛责。
  • 至秋
    10-18
    “火车在运行,科斯托格洛托夫的两只穿着靴子的脚尖朝下在过道上空晃荡,像死人似的。”癌症都没能把奥列格置于死地,但他还是“死”了……索尔仁尼琴像一位长者平静地讲述十三号楼里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目光深邃,洞穿人性,以及能够衍生各类人性的暗里的社会生态。书中的隐喻和讽刺描写之精妙,时不时让我读着赞叹不已,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名不虚传。
  • LinnnerXpeaceC
    11-14
    国家患了癌,人民也得跟着治疗。
  • Iohannes
    11-14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还太小。现在回看,“癌症”远不及精神戕害的痛苦,后者让人不想活,前者却让人想活。我反对一切将索尔仁尼琴贴上历史虚无主义的标签...激进的作家不可或缺,迅哥要是再活久一些...做好打仗准备的那个人或那些人,哪怕在英国、法国和美国都跟希特勒联合起来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他们拿了几十年的工资,也预见到列宁格勒的突出地位及其防御意义。他们预估到了未来轰炸的猛烈程度,考虑到了把食品仓库隐蔽到地下。正是他们,跟希特勒一起,困死了我的母亲!
  • 濟世雨
    11-08
    “某游客的愚蠢无意义的残忍行为,使这里的一只母猕猴双目失明。那个可恶的人将烟末撒进了猕猴的眼睛里。”“一个可恶的人把烟末撒进了猕猴眼里。无缘,无故......”
  • 子夕口
    10-01
    读书的确不能增添智慧
  • 最后一代
    10-16
    4.5 奥列格出院那天的“创世第一天”新生最令人震撼,感受空气和杏花、羊肉串和冰淇淋,仿佛一切都即将重新开始;而百货大厦的镜子却照出格格不入的、与关注领口尺寸的时代脱节的自己,和癌症一样不可被修复的自己。政策会改变,限制会取消,而被摧毁的生活无法复原。不可预知的时代中,每一只动物园里的困兽都可能成为那只被“无缘无故的烟灰‘弄瞎的猿猴。舒尔茨的道德社会主义讨论真实醍醐灌顶:“道德的社会主义,它不是让人们去追求幸福,因为幸福也是市场偶像!道德社会主义要人们相亲相爱。弱肉强食的野兽也能幸福,可是相亲相爱只有人才能做到!” 泪目
  • LIn
    12-03
    癌症患者的众生相,经典的俄罗斯文学,男主角的最后为什么退缩了呢…想不通
  • 黄鸟
    10-25
    “俄罗斯的良心”,以冷峻的笔调展现人性的最大可能。多棱角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沉浮。这才是经典,人类应该阅读的作品。
  • amanda
    11-27
    这样的作品只会将大部分读者拒之门外。
  • 落落
    01-27
    花了一周读完,光从癌症的角度,让人意识到生命和健康是如此的宝贵,尽情的去爱吧,不要浪费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情,人考什么活着,是一个要去认真思考的主题,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2024开头读了这样一本书,发现写的太过好,一查,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怪不得。赶紧亲亲我的爱人去。
  • notthreebuttwo
    01-19
    在癌症楼里的部分让我想起自己生命中不可描述的两个月。出院后的最后两章更是写得精彩。很多隐喻
  • 连木木
    10-19
    掩卷我意识到,这个故事没有那种我以为会有的绝对的戏剧冲突式高潮,它的激烈、复原、碰撞、新生......被分布在了故事中的各个角落。几条人物线,缠紧又松开,待我意识到时,原来某条线的上一次出场已是最后一次,上一次未明的走向就是他/她的结局,那未知的手术、未明的未来、未说完的话......都随着奥列格的离开消失在视野中。而奥列格呢,他这才宛如真正离开了劳改营,美的花、新的事物、动人的气味、镜中坍缩的身影......索尔仁尼琴无疑使用了隐晦的意象与暗喻,但在那个病人看医学书是禁忌、医科学生也会疑心的年代,即使如此,也难逃“厄运”。
  • 《羊柳風》
    12-25
    力比多既是原初动力,也是希望所在。啃骨者与其他人一样,最大的敌人首先是癌症,但其他人可能敌人只有癌症了。但啃骨者还有一个敌人——“生活”。活下去,乃至像蝼蚁一样也要活下去,是他最大的追求,因此他使他的小聪明赖在这里、他用毒药治病、他自己找书来看……用一个社会人的方法来活着,支撑着他的就是原初的力比多,以致于在最后他规规矩矩排队,反而来得别扭。他代表的是来自原初的活力与生命力,这个是任何制度、任何社会法则都压制不了的,所以才显得那样的丰盛、那样充满蛮邪,那样真实。唯一的局限就是,阶段性的作品,始终是阶段性的,虽然可以窥探那个阶段的荒谬,但篇幅太多的时候就有所损了。
  • 稍微_点心_熬
    03-09
    当初是看《失明症漫记》的时候被安利到的这本,和《失》看完所受的外部震撼不同,这本给人一种从内向外的冲击,两者都对人性描述的淋漓尽致。前者因是虚构的疾病、虚构的故事,可以用夸张让故事表现的触目惊心,而后者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疾病、历史等),感谢索尔仁尼琴让这么伟大的作品出现于世上。
  • 如是我雯
    10-03
    这本书不是一遍可以读懂的,看了有些文学评论及解读之后发现,很多隐喻并没有意识到。这部作品是对那段历史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之后,还需回头重看一次的那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