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的乡里实践
读书评论:
-
这么奇怪一个人01-06了解了解吉安风俗,浅尝辄止吧。精英化、地域化、家族化、政治化可能是中国学术不可能绕出来的怪圈了。希望座同志看到这个动态好好读一读,研究近代基督教也可以用这套社会史方法。
-
lanlanlan03-10方志材料运用的典范。读到后面容易让人忘掉全书到底要做什么。。
-
小布06-23下层视角看王学。万物一体说与觉民行道;家族势力与王学传播;王学在地方的经世,但未做到学术、地方事业与政治的结合等
-
Project12-11和尤淑君的书结合起来读,可以增补其对地方实践关怀之不足,相当精彩的社会史研究
-
哈雷希撒一世11-27中国思想史上,除去那些闪耀的中心人物外,一般的士人甚至布衣是如何参与到思想史的进程中来的,思想的流变又是如何影响实际生活的?这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主题,这本书很好地满足了我这方面的好奇心,尽管只是以阳明学一个流派在十六世纪一段时期的江西一省内吉水安福两县为例子,但资料之详尽、考证之扎实,还是非常不可多得的。2021.11.08——2021.11.21
-
小重山行人01-08阳明学在明嘉靖后曾一度蔚为成风,本书即以显著案例——江西吉水、安福两县为中心考察阳明学者的乡里实践。从家族,地域,讲学,书院等非常恰如的展开学人活动的社会图景,同时也兼顾不同的学人,地域,时段和政治事件而反映的思想或行为的类异。
-
归洋12-06吉安王学在晚明遭遇的困境显示即使是“觉民行道”,政治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变数。这几乎宣告了学术几乎很难在具体的政治领域有所作为
-
雍州兵06-24本书讨论阳明学派士人在江西吉水、安福两县的经世实践。前两张从思想史出发讨论两地在王学进入以前的主流价值观,三四章分别讨论王学如何在两地大族的引进下进入地方,实现王学草根化;五六章讨论王学学者的地方工作——包括修桥、乡约、清丈、赋役改革及王学在明末没落对地方王学实践的影响。本书非常好的做到跨界——让专攻思想史的学者了解到地方,也让社会史研究者了解到思想家的社会实践,是近年思想史开启地方视角比较成功的作品。读后的一点保留是:本书所述的地方工作,绝不是王学学者的专利,在宋代以后不论程朱还是其他思想倾向的学者,这一类的社会活动非常普遍,王学的社会实践究竟有多大程度可以通过本书的case体现?抑或更体现出作为乡绅关注地方的那一面呢?或许尚有进一步讨论空间。
-
独步01-25阳明学学者的乡里实践与程朱学学者的乡里实践有何不同?宋以来士大夫在地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建设上不是很普遍吗?
-
柳川07-18雖然離自己熟悉的領域比較遠,但能感覺出這是極精彩的研究。原以爲呂妙芬老師之後,關於吉安府王學社群的研究已經題無剩義,但沒想到作者還能翻出新意。相比呂老師主要重視講會活動,本書轉從地方人際網絡與家族支持、王學學者對丈量、賦役等地方工作的參與,討論吉安府王學在地化發展的圖景,社會史進路的意味更加明顯。作者提及王學「草根化」發展的三個因素:講會活動、家族支持以及《傳習錄》等的閱讀,其中尤感興趣的是《傳習錄》、古本《大學》等王學小冊子在地方士人群體間的流行與閱讀,正如作者所舉的一些例子,不少士人正是通過閱讀《傳習錄》等書進而自行開悟,傾向於王學思想的。在商業出版發達的明中晚期,書籍傳播與閱讀顯然是跨越地域限制,影響學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值得進一步討論。
-
时间与玫瑰07-13近十年台湾最为优秀的史学博论之一 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
-
阅湖12-24出色的博士论文,透出“余英时-王泛森”一路鲜明的问题意识。盖余先生先将“觉民行道”转向引入学界讨论,后由王-张师徒二人充分发挥思想史-社会史辉映之手法步步坐实,终成此坚实之作品。然书尾之结论又不禁使人进一步思考,“觉民行道”一路在中国是否必然失败?抑或演化为何种现代变体?
-
江海一蓑翁10-05台湾青年学者近十年来在新史学领域的最佳作品之一,很好地将社会史跟思想史的论述结合在一起,从选题、分析到资料完备程度均值得称赞,对阳明学知识谱系和传播脉络的梳理尤为精当。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阳明学指导的社会实践的独特性讲清楚,希望再版时能予以完善。
-
席缪03-23博论原题是带了宗族的,宗族与讲学研究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改了新题固然好听很多,但会让人忘记原文的亮点之一,殊为可惜。吕妙芬研究路线的坚定支持者~
-
我家狗叫茅台01-21讨论家族的部分都好,惟经世部分无法回答阳明学指导下的经世实践之独特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