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读书评论:
-
学益菌03-25我们知道,在古代亚历山大实际上有两个图书馆,缪斯神庙(Mouseion)和塞拉庇斯神庙(Serapeum) 或称内图书馆”和"外图书馆。缪斯神庙即缪斯女神的庙宇,她们九姐妹掌管着人类的创造力和知识,从历史到史诗到天文,无所不包,英文中的museum(博物馆)一词就是丛这个词引申来的。作为知识的储存者,我们必然知道图书与档案的重要性。很不幸,有心的毁灭者们同样深知这一点。2019年底,照片分享网站雅虎网络相册(Flickr)宣布将减少账户持有人的免费存储空间。2019年2月之后,任何超过1000份的照片与视频都会被该公司自动删除。数百万的Flickr用户发现,他们的许多内容已被永久删除。储存(storage)并不等同于保存(preservation)
-
绿尾巴的芦花鸡03-08全书的精华在导论,价值堪比第一口可乐,68块的书导论值50。一星扣给啰嗦的翻译和马虎的编辑以及删减部分。最后愿祖国强大昌盛,愿文化瑰宝坚不可摧万古长存。
-
念梁04-04讲述上古到现代的图书馆受到攻击的各种故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因战乱、宗教斗争造成的大规模焚书,如宗教改革对知识的破坏、英军烧毁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军烧毁鲁汶大学图书馆以及焚烧犹太书籍、塞尔维亚摧毁波黑国家与大学图书馆。现代因商业利润与政治审查摧毁互联网数据,也可附入此类。另一类是作家稿件的编集,对集前文献与周边资料的摧毁,如维吉尔想烧掉《埃涅阿斯纪》,出于政治保护销毁克伦威尔信件,为挽救拜伦声誉烧毁其手稿,卡夫卡死前决定销毁自己作品(好在好友罗德违抗指示),菲利普·拉金有意识保留文学手稿而毁掉日记。在每一个的焚书故事里,有人摧毁文化核心,削弱教育能力,试图清除记忆,但同时也总有人站出来,对知识进行保护、抢救与重建,哪怕献身,在所不惜。
-
teriyaki02-12低开高走!前两章古希腊亚述人什么的读的不太感兴趣(一直不感兴趣),后面关于“作者档案死后公开的伦理问题”“极端政权的文化破坏”“殖民统治撤离前的档案销毁”“数字时代的监视资本主义”这几章都写的好啊!
-
夜雨时02-11知识的保存不仅是知识,也是个人生活、历史和身份认同的关照和追寻。
-
你的大赞哥12-29知识的保存的根本不是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未来。
-
風流就在身邊12-29虽然书里讲到的欧洲跟地中海世界对图书档案的焚烧已经够触目惊心了,但跟中国历史上的相关事件一对比,顿时不算严重了……
-
Zen11-23真是讽刺至极,一部讲知识受难史的书,居然让知识受难(删减)。
-
无聊的咔叽12-25历史叙述部分有些干巴,更像是一份呼吁社会关注图书馆档案馆保护的请愿书
-
...03-15作者以保存知识的场所为点,展开多个地域的历史画卷;而他的写作背后,又包含以保护历史为点展开的、复杂而奇妙的人脉牵连。读完感慨亚洲的部分终究还是缺失了,希望未来亚洲学者能来展开讲讲。
-
修道士冬寂02-26内容比较零散,基本是史料堆砌,没什么深入分析,对我这种记不住事的人来说属于看完就忘…唯一记得比较有趣的是有一章在讲作家销毁自己的手稿,纯粹基于个人心理的焚书在一众基于政治目的的焚书行为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
bookbug08-17是我喜欢的选题和写法,围绕西方焚书史写知识的受难,目的是提高公众对保存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尽管古今中外焚书动机各异,但对文化的抹杀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中有秦孝公与始皇的两次或明法令或统思想,有梁元帝无能狂怒迁恶于书,有乾隆明修四库暗焚异端;在西有宗教改革各自视对方为异端邪说除之务尽,有英格兰远征军火烧华盛顿国会图书馆震慑征服,有二战德国对鲁汶大学的两次焚毁和对整个犹太文化与宗教实施的从人到神之毁灭,有塞尔维亚在萨拉热窝对波黑国家与大学图书馆的轰炸和对整个波斯尼亚文化的根除。书中还写到文学作品的焚毁(克伦威尔信件、拜伦自传、拉金的日记)与抢救(如果说休斯对普拉斯文学遗产的删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布罗德对卡夫卡遗愿的拒不执行则是莫大的勇气和远见)。作者说知识的保存归根结底是对未来的信心,深以为然。
-
新京报书评周刊08-21理查德·奥文登的《焚书》讲述的是一个个令人心痛的书被毁灭的故事。本书的作者揭示了一个事实:历史上大多数毁书暴行并非出于愚昧与狂热,而是有组织计划的恶意为之。就像古代世界最丰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的数万书卷被占领者下令分发到四千多个浴场当作烧水燃料,直到六个月才烧尽——如果没有足够的执行力与耐心,这样的大规模的毁书行径无法完成。同样,1933年德国柏林大学生的集体焚书“狂欢”,则是这些青年学生为了讨好新政府而精心策划的一场具有宣传目的的表演。1992年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下令用燃烧弹炮击波黑国家与大学图书馆,则是他摧毁波斯尼亚战略的一部分,他企图通过毁灭那里历史与文化的知识宝库,来抹除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
后浪07-14“哪里有人放火烧书,最后就会有人放火烧人。”
-
宝木笑02-19焚书,更多的可怖性在于这个行为本身的符号性和象征性。奥文登详细记录和阐释了这种可怖性背后的深层内涵。这种行为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群体行为,是一种统治意识控制和规训的胜利——无论这种统治意识是政权属性还是宗教属性,体现出群体对某种意志的顶礼膜拜。从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对修道院藏书的打击,到德国纳粹开展的焚烧犹太典籍运动,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红了群体兴奋的脸庞,他们坚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和正当性,他们坚信自己正在做着一件“高尚的伟业”,他们甚至感到了某种自我升华和跃迁,他们为自己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批判和破坏知识和思想而欢呼雀跃。从这种意义上说,焚书是人类最可鄙的双赢之一,是镰刀和韭菜的荒诞狂欢。本书唯一的遗憾也许在于,没有将外延延伸至当下的网络环境——网暴等现象又何曾不是另一种模式的焚书?
-
null11-11作者视野这么窄,就只记录西方历史中那么几件破事,也好意思起个这么大的标题……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作者描述了东德对知识自由的钳制,却只字不提西德在吞并东德之后,大规模焚毁马列著作的「焚书」行径,哈哈哈,这书的名字不是叫《焚书》吗?比起被焚毁的书籍,更可怕的,似乎是作者这种片面陈述事实甚至隐瞒史实的春秋笔法吧——如果记下来的历史净是些歪曲虚构的假话,那留着不烧又有什么益处呢?
-
青灯夜读09-10想起了中国古籍十大厄运 (1) 秦始皇焚书坑儒 (2) 项羽纵火攻秦宫 (3) 汉王莽焚典籍 (4) 董卓发乱燔荡洛阳 (5) 刘石乱华洛阳再燔 (6) 梁元帝悉焚天府书 (7) 安史叛乱掠长安 (8) 靖康之乱,金人劫典籍 (9) 清帝大兴文字狱 (10) 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无论古今中外,水火虫蠹都是知识的受难史。只能希望书中提到的那些情况不会再出现,但终究这可能只是一种奢望。
-
枫叶做的风铃11-28看看这本书的内容再看看大陆版的书都要阉割 不觉得好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