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体内的魔鬼

读书评论:
  • 塔菲
    06-27
    看的时候不停在想:“简直就是原生家庭的活病例”;“难道诗人就是没完没了的玩谐音和文字游戏吗”……但如果是这本书没有一点点吸引人之处也是有失偏颇的。起码,这种东拉西扯的文字包含的信息量就比想象中要大的多。而且,能够感觉到作者的善良。
  • haosure
    08-15
    对茨的滤镜导致一直惦记着想读这本,好不容易回国买来,今晚读完了。有些失望,太多琐碎的生活稍显无聊,情感不受控的时候就会过于琐碎
  • 春夏旦夕之间
    08-01
    断断续续读和泪,观我先知结束七月。玛琳娜是绝对的诗人,她投诗人之身进入世俗。回忆录的行文也体现着她的诗歌风格,频繁频繁插入括号汩陈平行叙述(写自己童年时居然用括号容纳自己孩子的童年——!)——愚揣测,前几篇,灵正扬,故文如草诗全凭直觉喷薄并未(按散文规格)修剪。茨自由天纵,诗直接万物本质,而散文也这样写的话稍失自然普通之度——忘了是谁(纳博科夫?)诟病过茨维塔耶娃和布罗茨基的散文,当时对两位文俱无印象,心诧散文这低等文体诗人正复手到擒来岂容尔置喙?——穆霞说(绿眼睛),做一个诗人很简单(“出生就行了。”)早慧 见鬼 爱 声音的天赋 犯呼吸罪 还有最重要的保存天性,“保持你最初的正确性” “切勿屈尊!”——同期在听休斯讲课,休老师也是成长不褪天生的直觉
  • 赵大闲
    01-18
    很喜欢。茨维塔耶娃有一首诗的末尾是这样说的:“哦,妈妈,你显然把忧愁/作为遗产给了两个女儿!”。有一些伤痛只能母系传播。举止得体生活幸福的母亲身上的的塔季扬娜式的弃绝,只有未来自己也会成为妈妈的女儿的眼睛才能看见。“女人都是以这种方式阅读诗人,她们不会用旁的方式。”在海边,她的妈妈咳嗽着死去,她第一次看见了大海,在海边刻下了“再见,自由的元素”,并且发现“我一生中对所有事情的爱都是在离别时发生,于决裂时延续。我爱的不是相逢,不是相融。我不会爱一生,而是爱到死。”
  • 新野
    02-13
    终于看完了,距离上次看这本书竟然已经过去了四个月(那个时候我的人生也还没有发生这样重大的转变)。四个月之后,我仍然能清晰地记起此前看普希金、魔鬼爱人和母亲那几篇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同样的情绪,在后半部分是父亲和他的博物馆。茨维塔耶娃真是从她无法被夺走的故土和她了不起的父亲母亲那里继承了令人心惊的纯粹,高尚,艺术感知力,和极为丰沛的感情(这一点强调多少遍都不够),我想我终生也无法拥有她与世界建立的那种深刻联结了,茨维塔耶娃是世界的知己。
  • 蒋乜乜
    03-22
    3.5 断断续续随手开合,读了几个月。喜欢她把钢琴比喻成湖面。对老皮缅的房子印象深刻,有很多关于母父亲与孩子关系或关于死亡的精彩描写,充满画面感或通感。但还从未读过她的诗歌。
  • 11-23
    感叹她真如自己所说,是“天生的诗人”,隔着漫长时光的回望竟仍能将那些幻想与激情,幼时最奇妙而细腻的心绪描绘得那样鲜活,叫人心也震颤。有时会觉得她还是那个小女孩,飞奔向漆黑的普希金雕像的,向往着大海的自由的元素的小女孩,到瓦列里娅的房间里会她的魔鬼的小女孩……无法否认的是她胸中始终燃烧着惊人的激情,字里行间翻涌的情感轻易便能引起强烈共鸣,跟随她的笔尖去到那条魔鬼曾载着她渡过的河,去鞭笞派女教徒闪耀着浆果红色光芒的花园,去那片属于普希金也属于她的离别的海。
  • Augenblick_
    07-01
    難以言說的感動。《魔鬼》《老皮緬的屋子》《你的死》
  • 凌儿
    03-23
    诗人眼里的世界,一切都更敏感细腻,镀上了浓郁色彩,最难得的是她依然没有忘记童年时代眼里的世界。这本书读了好久,每次翻来读几页,词句太美,舍不得读完。
  • 欣欣百合
    04-03
    读到《老皮缅的房子》,不甚悲凉,特别是娜加那一段,真正是肝肠寸断。然而到纪念里尔克的《你的死》,文字层层叠叠,感情上却是抑制的,到了把生死看作一个圆环的年龄了。不过我最爱的,是《魔鬼》、《我的普希金》两篇,一位天才儿童的成长印记,居然勾起了我的一些类似回忆,茨维塔耶娃,文字的魔术师。
  • 猫阿西
    02-08
    4.5颗星。感慨诗人真的是天生的,完完全全是自然的。茨维塔耶娃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是那么美妙(虽然她不擅长弹钢琴,但是依然可以用诗意的方式喜欢着琴键(见p15),依然热爱音乐),还有对“魔鬼”的爱,我觉得可以算得是与身俱来的那种挚爱了,真好呀。PS.是时候读她的诗了,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
  • 木牌
    01-29
    豆瓣是不是译者写错了
  • 炸j已注销
    05-23
    诗人的诗意是天生的吗,一本书里丰沛的情感能让西伯利亚春暖花开,他们的情绪比白夜还要持久……这种不止的热情只有会爱的人才会有啊……一整本回忆录沉甸甸的像是要生出花 不过我还是与诗意有着距离,读的有点累……大概是想象不到体会不到吧,但是那种热情和爱生机勃勃的太过动人
  • smile
    05-03
    人在地球上的唯一使命是忠实于自己。 母亲仿佛将全部自我都埋藏在我们心中了。她教给我们的不是科学,而是抒情曲,这又是何等幸福!抒情曲在这世上总是缺乏,就算多出一倍也还是缺乏。就像于饥饿者而言世上总是缺少面包,就像无比稀少的镭,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缺乏,意味着不足,也正因为如此才如天上的星星般珍贵而非凡!它无法变得过于充足,因为它本身就太过充足,全然是过度的忧思和过剩的能量,而那过剩的能量又时刻唤起悲伤,那悲伤能憾动群山。母亲剖开抒情曲的血管,滋养着我们。经过母亲这般培育,我能做的只有一件事了:成为一个诗人,这样才能摆脱她馈赠给我的礼物。这份礼物要么将我扼杀,要么将我变成触犯人类一切规则的越轨者。自由的元素原来是诗,而非大海。诗,便是永远无法与之诀别的唯一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