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好的悖论
读书评论:
-
吴振宇10-06方法论上的冲击依然是巨大的。有点遗憾没有提前做好相关阅读的准备,对书中提及的一些事件、争论、著作所知甚少。不过孙歌平实、不玄奥的文字还是可以让读者接近竹内好——一个日本思想驱动机的存在。贯穿全书,抑或竹内好思想全线的是一组反义词:固体与液体、同质与等质、转向与回心,竹内好更多代表的是后者。如何跳出固体的思维,让液体的流动性指导思想的展开?如何摒弃本质主义的立场,将价值的评估等质化,不把一己的逻辑强加给他者,就如同置身于战时中国的竹内好,发现“那里同样都是人”一样。如何走向“回心”,这都是竹内好给我们的启示。此时鲁迅与竹内好的超强关联性,即他们作为主体对融入历史的渴望与绝望的共存——交相呼应。“思想的活力来自现实,却不是现实的摹写”诚哉斯言,竹内便是这样的思考者。
-
小路AZ11-19竹内好的悖论,从根源上来说并不冲突,他的悖论也是其处于“零和一百之间”的流动性之下思想的产物,是非二元对立的多元化的对主体性的思考。
-
一之日廿三08-05“不经意地读过去不注意它的存在也便罢了,而一旦注意到了它,那就会念念不忘。”
-
八百坂 黄泉07-07看到最后一段,差点潸然泪下。
-
满庭芳01-26把思想融入历史脉络的典范作品,甚至用竹内好的观念来反思中国历史也能有颇多感触…总而言之,孙歌老师的分析鞭辟入里
-
攸川02-01十多年后重读。竹内好的非实体化思想方式本身才是理解它的难度所在
-
哥德堡01-06又一本未读完就能5星的年度好书。
-
草莓01-10孙歌老师语重心长/ “把日本作为方法”
-
苦影12-29读时一直脑子嗡嗡的,仅仅是处理好竹内好如此复杂深刻的学者已是相当艰难的挑战,但孙歌老师甚至还把战后日本思想界各派立场与竹内好在其中的特殊性加入第四、五章,实在让人佩服不已。竹内是这样的一类作家:每当我察觉到自己的思维陷入懒惰迟缓时,便会翻出他的文论整理思绪,痛击自己行将向惯性投降的大脑。此著对竹内的把握可谓精当,以预言了竹内好终生的、与学院式的中国学学者的论争为始,以思想者不甚成功的战时与战后“行动”为末,贯穿一生的则是竹内好在《鲁迅》一文里早已写过的暗影:“虽然影子本身并不存在,但光在那里产生,也消失在那里,因此也就有那么一点黑暗通过这产生与消失暗示着它的存在。倘若漫不经心,一读而过,注意不到也便罢了,然而一旦发现,就会难以忘怀。(余见转发)
-
晩圆12-27拒绝成为自己,也拒绝成为自己以外的一切。
-
人造天堂12-24很有启发,竹内好的很多点,有闪光的碎片,但是未能成体系。这一点很日本性,然而作为整体在日本是一个异数,故而后继无人,日本当下的思想如此匮乏。
-
生番03-06哭死在这里。文盲写短评:真牛逼哇我靠,真动人。短暂地不想把自己绕出去了,竹内好我慢慢读
-
dlu6y03-08难以自白....读到落下泪来。
-
沈长一01-26非常好,缺陷也许在于孙歌对竹内好倾注了过多热情,以致更多是通过竹内的视域观察问题,而缺少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本身的反思。最为受益处有二:一为对政治与文艺关系的再认识,从鲁迅到毛泽东,从机能化的视角,通过鲁迅的文学立场解释毛泽东的政治立场。这无疑是《讲话》的更深层次的拓展和理解;二为竹内始终以流动的,否定的,矛盾的,寻求更多可能性的观点看待历史,这使得他能够对近代日本史和中国史有更为精辟新颖的见解;虽然这也无疑加深了理解的难度,而一旦无法把握住「与诡辩一线之隔」的这一认识方法,就极容易使自己站到其对立面,而显示出自己认识方法的幼稚。我总以为,治学,问题意识和研究范式是最为重要的,而竹内可以说兼具了两者。
-
勉之01-21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互相敞开发明的过程。
-
たんぽぽちゃん12-25在旧版里没有展开的荒正人的部分最有启发。非要说有不足的话,我觉得孙歌老师有些过度同情研究对象了。不过一是这完全可以理解,竹内好足够吸引人;二是当我在这样质疑孙歌老师时,又很容易陷入荒正人与广松涉质疑竹内好的位置。
-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05-06竹内好提出了那些最尖锐也最根本的问题。竹内好当年面对的那些问题,今天改头换面仍然还在困扰着我们,正因为如此,竹内好不仅属于日本,他也属于人类。——孙歌
-
喝红酒养身体01-01竹内好老师活到今天,一定会像咱国出版播客媒体之于上野千鹤子一样。天天和罗岗孙歌汪晖直播联线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