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制造业(珍藏版)

读书评论:
  • 银阁铁器
    09-23
    技术神话的破灭,市场才是关键
  • 本本姜
    07-20
    京东听书。唯一的感觉是,作者好像很小气。
  • 格雷
    06-27
    日本半导体从业者对自己经历过的日本半导体公司,产业,乃至日本企业突出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很有收获,最大的收获有几点:1.日本人没有整体最优意识,总是倾向于局部最优,容易陷入无意义的局部最优化内卷游戏;2.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发明与市场的结合;3.企业创新要非常贴近目标市场,要重视市场信息情报的获取,确保对市场,对手,消费者和客户的充分了解;4.创造就是连接事物,模仿是创新最重要的手段。挺有意思的一本小书,值得一看。
  • 默尔索小姐
    04-24
    可以归纳为没有与时俱进,印象最深的是三星的信息网络,and creativity is about connecting things
  • 胡萝卜花之王
    11-27
    讲明白了日本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和原因。
  • swanix
    11-02
    2013年的作品重制,题目很大但其实是讲日立、NEC合成的尔必达盛衰的第一人称观察体验,对日本IC产业的困局视野太小了。
  • 闲敲棋子落灯花
    10-05
    过于重视技术而不重视市场,自满自大,路径依赖。
  • 聽見月光
    11-09
    本来干货就不多的一本书,车轱辘话和个人情绪注水严重,甚至乎不像是个正经学者写的书。(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获,大概就是看完想做空日本半导体的程度
  • 南山明
    08-08
    半导体为例,日本从领先到落后。日本制造业太固执,市场化程度不足,产业链同化共生落后。日本的优势是标准化管理和工匠化的精准,文化结构造成细分制造缺乏。
  • 本雅明天会更好
    03-15
    书名可以改改:《失去的工作:哥职场敏锐度的败北》
  • 大辉
    02-11
    汤之上隆将日本制造业败北的原因归咎于PEST中的S(不合时宜的工匠精神、疯狂内卷、不重视用户需求)和T(未进行颠覆式创新、拒绝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但是对P(美日贸易摩擦)和E(经济泡沫破裂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对日本制造业衰退的影响分析不足,可能与作者的技术背景有关吧。
  • 冬桑纠结牛仔裤
    02-01
    叙述性蛮强,但观点比较一般。
  • 程言成语
    01-20
    虽然是十年前写作的,但在《芯片战争》几个版本出台之际,作为感性补充,还是非常棒的。尤其是对失败的分析,以及对创新的感触,值得借鉴。
  • 花卷卷
    01-08
    封闭、执着自己的标准是日本制造业衰退的根源。家里的夏普电视显示是很清楚,但系统是真的更新慢,兼容性差。
  • Reboel
    02-14
    衰败的原因当然是因为躬匠精神啦
  • 蓝蛋
    03-01
    为了工作而看,快快地读完了,有些可积累的素材。
  • 不过四随便记录
    06-16
    因为作者行业背景,书更多是讲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兴衰,而不是讲时代。日本半导体一度世界前列但最后各巨头破产。作者认为日本优势在技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善于生产目标明确,集成度高的高品质产品。但是,不计成本,缺乏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前段设计及后端销售完全不行。公司等级制度下决策死板,惯性将高价不坏用于大型大脑的DRAM用于消费电子,于是被三星低价快速的产品迅速打败。对于信息收集获取能力差,而对手三星居然可以拿到对手绝密图纸。技术带来的优越感太强,认为创新就是研发出先进的产品,忽视商业核心是为了广泛普及、深信自己世界第一,又缺乏全球视角。日本擅长生产变化缓慢行业的东西,这是他们优势,也就是工匠精神。但对变化快速的行业,他们不知变通会带来极大隐患,最终只能成为躬匠。真是盈亏同源,世界热爱这种讽刺的幽默
  • xhxyfd
    06-02
    原书出版于 2013 年,读这本书是想知道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是怎么衰败的。总结下来,作者说了这么几个理由:1、日本企业过度追求高品质、高性能的技术实力,忽略了低成本、短时间的技术实力;2、日本企业不能察觉到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不用说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3、产业联盟、合资公司这种形式,充满了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内斗的人事缺陷;4、日本企业没有内部赛马机制;5、日本企业市场调研能力低下,也不重视市场调研;6、日本文化错误理解了创新的本质含义,创新应该是“产品的广泛普及”,要生产能卖掉的东西,而不是卖掉生产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