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读书评论:
-
雪深蓝12-23今年最后一本,极尽瑰丽与残酷,那不勒斯在战火中破碎的挽歌。火山的滚烫岩浆与胜利者的履带缠绕在它的脊背,银质托盘里的死亡美人鱼躺在美国将军的餐桌,新圣母玛利亚教堂前游击队员杀害甘愿献身法西斯的少年。绿色是维苏威的剪影,也是大海的泡沫,是死者的吟唱,也是德国第一伞兵师在那场地狱之战中的代表色(“卡西诺的绿色魔鬼”)。最后,我永远热爱魏怡老师。
-
落阡12-26很悲痛,也触及到了之前思考的一些问题,为不致死而搏斗和为活着而搏斗。翻译很流畅舒服。
-
河02-26“基督死去是为了教会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变成基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牺牲拯救世界。”
-
d12-14文字非常精美 但通篇的自嘲自怜(本质是因为爱欧洲爱那不勒斯而产生的痛苦和失望)对美国人的慕强和超现实的炫技削弱了情感的深度 可惜了文字 以及 作者应该是gay吧 这篇小说非常适合让年少气盛的导演来拍 一个气质
-
雾凇05-04读的过程,始终被那种侵入一切的感觉占据,平民为了皮出卖一切的丑恶、用收垃圾的车收集尸体的被亵渎的感觉、对一切无力的可怕的寂静、年轻一代的虚无或者仇恨……战后,物质的重建不易,精神的重建更难
-
脏兮兮早就11-07“无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我们所有人都像床上躺着的那个可怕的东西一样,一块剪成人形的皮,一张可怜的人皮。我心里笑着,想着那张人皮就是我们的旗帜,它时那天晚上唯一有理由在坎皮多利奥上空飘扬的旗帜。”作者用2/3的篇幅表达了对那不勒斯的爱(描写很美很想哭),1/3解读了“赢得战争是一种耻辱”。
-
金金金10-27各种残破、不祥的的意境浓重得让人窒息,大量的形容词、副词和没完没了的重复句式加重了阅读时的焦虑心情。本书可谓题材和文体上的双重难读,是一部需要耐心细品的作品。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等我补全了欧洲近代史知识,会心平气和地重读一遍吧。
-
我是西瓜呀02-19我们为了“皮”而活着,永远也不会“输”,你们赢了,可是却失去了“灵魂”;你们没有比我们高尚到哪去,我们也没有低俗到泥里;说到底,我们都是一样的丑陋恶心的人,谁也别笑话谁。
-
Atlas Galt07-10战争的结局只有双输,战火熄灭之日也是礼坏乐崩的开始,它摧毁了部分的灵魂,自卑与骄傲同时存在于伤痕累累的皮囊之下,战胜者和战败者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语言有点矫揉,不太喜欢。
-
下弦月09-30诗意和丑陋轮番交替,描述中带着大量的欧洲历史文化,呈现一种非常浪漫而不会引人反感的文化怀旧,诗意的部分阅读体验是很好的。一星扣在“我”的口吻还是很刻意的,觉得作者还是要收敛一下
-
阿梦11-04在这里,意大利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现实地狱的样板间。幼女、少年、土地,尊严、荣誉、自由,所有可以被剥夺的都被奴役、变卖、宰割。零碎的故事,破灭的国家,亡损的人民,这一场可怕至极的噩梦。我们不能吃那被称作鱼,被煮熟的女童。但却可以吃那战败国的,抽象的人吃人。“他们打败了我们,把我们丢到淤泥里,令我们受尽羞辱,但是我没有权利那我们的耻辱开玩笑。”
-
夜鱼04-27战争没有胜利者,这就是马拉巴特对战争的看法。失道者、不义者早早就耗尽了道德,丧失了廉耻,而所谓的胜利者也往往在战争中堕落,更何况人类对于胜利与失败的定义本来就太过轻薄,正如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身份——正是因为失败才成为了胜利者。所以讨论战争的胜负并无意义,因战争是玩火的政治家引发的火灾,无论谁胜谁负,烧毁的都是人类共同的“财产”。
-
archimboldi03-04在欧洲,意大利的腿就像鳌虾那样屈躬着张开,而拿波,则是那个缝制的伤口,无法发声的声带和细口瓶。在这本《皮》里的报告文本语言,是继《完蛋》后的又一次升级。马拉巴特的长段,是纪实文学里的伯恩哈德/塞巴尔德。(建议看吉林版)
-
Sebastian02-18马拉巴特的文字,像记者,又像诗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对立又和谐的交融在一起,如同作家模糊了虚构和纪实的边界,甚至让读者和书中的角色(那些单纯的美国军官)一样困惑,而叙述者本人又如何呢?时而插科打诨,时而又痛苦绝望,对欧洲,他怀有极度的爱和极度的失望;对美国人,他一面赞美他们的高尚和纯粹,一面又嘲笑他们愚蠢和天真;对基督教,他先是感慨近半个世纪以来信仰的缺失,而后对这片上帝庇护的土地上几千年来的杀戮深恶痛绝。如叙述者在书中所言,在欧洲见到的一切会让美国人看清他们自己,《皮》不只是一个欧洲人的内心独白和深刻反思,也是秉承着历史的规律,对战后世界的预言~
-
zoe12-04读第二遍的时候真情实感地哭了,马拉巴特之所以那样地玩世不恭,之所以写出这些惊世骇俗的故事,大概是因为心里掩藏着深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