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地理枢纽
读书评论:
-
真的猛士豆斯基02-27说实话也没太看懂,翻译似乎也不好。为了确定是我读不懂还是翻译不到位,特意找了几个长句断了一下句,提取了一下句子主干,应该是翻译的问题……但是看到最后几页,联想到今天的局势,有些感慨
-
珀斯03-10虽然说是地缘政治学的重要必须篇目,但是读起来怎么感觉这么奇怪,可能自己段位不够。
-
海风下03-23这本书是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两篇公开演说组成,其中后一篇“历史的地理枢纽”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地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经典文献,甚至对20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后一篇演说中,麦金德提出了著名的“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的概念,其中“心脏地带”主要是指以俄罗斯为中心的一片东欧草原地带,“心脏地带”历史上凭借自身的机动性不断给边缘地带制造压力;“边缘地带”主要是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国家,包括海洋上的岛屿国家,这些边缘地带国家在近代以来凭借海洋上的机动性开始给心脏地带制造压力,尤其是当边缘地带的陆地国家与海洋国家结合起来之后更是威力无比,比如日本与中国的结合。简言之,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的对抗,是来自陆地的机动性与来自海洋的机动性之间的对抗。
-
乌龟不在家04-10从地理来分析政治,非常可。这么分析的话,一带一路真的是天才之举,而且中国的地缘真的不错,对比一下美国,美国后期的地利就没那么强劲了,不过科技交通也在发展,可能会弥补地利上的不足,都说不好的
-
查伯03-28欧亚大陆和撒哈拉大沙漠北部的埃及等这些区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绝大多数人类文明兴衰更替的主要舞台,这个区域就是地理和历史上著名的世界岛。几乎所有的古文明,都发生在这个被大洋环绕的大岛上。所以说文明基于地理的现状繁衍,历史在文明更替中显现,历史是虚无的,地理是永恒的。
-
间闲室主人11-28两篇文章,几十页而已。不过想法很具有开创性。
-
空11-27地理学的起源。读起来有些晦涩
-
小仙为爱走钢索11-06老实讲,缺少必要的地理知识,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并没有太看懂他的文章,没文化,真可怕。唯一弄明白的是,他老人家是地缘政治的始祖~%>_<%
-
卡诺07-01南京。能够改变世界观的自然科学,除了理论物理,应该还有地理学。
-
韩楚风11-10本书的第一篇论文只适合地理学学科思想史的研究。至于方法论的问题,在第二篇论文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对于地理枢纽的问题,在于地理的分布无论是什么样,所产生影响的都不是地理本身,而是水源,地形,资源和人们的互相冲突或者认同。
-
纪月航05-20其实有很多东西没看懂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本牛逼哄哄的书 尤其是第二篇论文(已读三遍) 每看一次都有新收获
-
秋陌离05-27看完这书立刻明白某些国家为何这么害怕“一带一路”了
-
希徒10-10一百年的世界发展,貌似很多事情跳出了作者的预言,但是对于中国这个人均资源嫉妒短缺的国家,生存空间问题必须值得我们理性面对。向南or向北?海权or陆权?这是我们必须科学研究的问题。
-
Bolin09-04地缘政治领域的经典之作。篇幅不长,原是麦金德1904年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一篇小文章。由此提出了“心脏地带”的概念。可惜翻译实在太烂了,各种语句不通,还不乏类似“查理曼”(Charlemagne)被译为“夏尔曼尼”的“常凯申之误”,短短几十页看到吐血。看来即使是商务的汉译名著本,烂起来也是没底线的
-
马大象07-22【藏书阁打卡】这本小册子的两篇学术文章诞生于1900年前后,属于从18世纪到20世纪现代自然科学分类体系建构过程中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在一百多年前,当时的欧洲人开始把越来越爆炸的新知识开始分门别类,对每一种知识进行定义与划定范围,地理学作为一项既古老又新鲜的学科,需要在整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重新定义,书中的这两篇文章就是对这个问题给出的一个完整的回答,作者是最早提出描述地缘政治观点的学者之一,他强调自然地理对人类活动的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当然自身的局限,仍然是以欧洲中心论为视角,但是其理念还是能够给研究历史、社会和文化相关领域的人提供很多参考意义。
-
叫我妖而不孽04-04关键是思路,把地理引入国际政治绝对是创举。今天我们得把飞机和高铁算上。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带一路,还是可圈可点的,一味嘲笑绝对有问题。
-
不長02-02中译质量很差的经典之作。诸如查理曼译成夏尔曼尼,瓦良格译成瓦朗吉亚且按下不表,把Human Geography译成人类地理学就有些不合适了…“人文地理学”才是中文世界比较通行的名词吧。不过原作仍是一部“上古的”经典之作,第一篇文章强调了地理的二元性的同时,也开始探究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至于第二篇文章提到的那个“地理枢纽”,无非就是所谓的“内亚地区”的泛化罢了,或许这是“内亚”概念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