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下去了(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

读书评论:
  • 日常
    03-13
    但凡涉及人类,战争也无绝对。最后的致敬“他在门口转过身来对着温德大夫。“克里托,我欠阿斯克列比斯一只鸡,”他柔声地说道,“请记住把这笔债还清了。”温德闭上眼,过了一会儿回答:“债总是要还的。’”
  • 克林奥佩特拉
    03-02
    《申辩篇》那段的画面感极强烈,以及我赞美这本书的开头,是个简练的、绝妙的开头。
  • 东隅
    02-21
    盲从的人赢得战役,自由的人赢得战争。以一个小城市为舞台,主角是一个市长,一个医生(元老),和一个上校。作者既没有站在被侵略者的一方,也没有站在侵略者的一方,只是理性的诉说着战争的罪恶及重蹈覆辙的可悲
  • 江山万岭尽皆迷
    03-27
    战争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因为自由、尊严以及以此为基的秩序将不断如来年春草般从战争地非人性中破土长出。野火烧不尽。
  • lieerli
    05-24
    占领军在占领之后面对的暗流涌动 对双方都有公正的描述。除掉战争的对立 人的不足和遭遇令人同情。
  • 年逝
    03-08
    这一本其实主题和笔触挺犀利的,野心也很大。但是整体来讲行文表述上缺了他一贯的精彩。就显得没那么好。
  • 点绛唇的绛。
    08-13
    人道主义、反战思考。“自由的人们不可能发动战争,但战争一旦打起来,他们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打下去。”、“盲从的人赢得战役,自由的人赢得战争。”、“债总是要还的。”
  • Vergezellen
    10-10
    太多对于战争的作品都是典型的二元对立,坏人被典型化,好人被神化。但斯坦贝克笔下的战争没有流血的残酷画面,只有向往自由的人民与战争之中尚带温情的侵略者。“这是一场民族对民族的战争,而不是理想对理想的战争。”
  • 看不见的城市
    10-25
    “苍蝇征服了苍蝇拍!”没想到斯坦贝克还写过这种“正确”的小说啊,有点意外。故事没什么特别的,有些句子写得不错,三星。
  • 七进七出不能忍
    03-26
    约翰·斯坦贝克的中年岁月正赶上最最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那个礼崩乐坏、遍地哀嚎的时代,反战文学作为西方世界的主流几乎是所有著名作家的第一选择。奇怪的是,斯坦贝克并没有被主流的反战文学裹挟着同行。这本《月亮下去了》在问世之初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直至今日,关于这本书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止。
  • Jkggddhhbvd
    06-14
    这本书里面有太多温情的细节描写,比如士兵并不关心执行什么命令,要监看什么类型的人物,也不愿意打听市长的谈话会有什么秘密,他们关心的是给家里老婆写信,以及站岗一天的疲累,市长临死前市长夫人给她整理衣服拉家常。。。消解严肃,消解好人坏人的定义后,呈现出的正常人的模样,德国军人的彷徨,他们的焦虑,中尉带着的诗性气质,追求敌人”和爱情被捅死……这些底层纳粹并没有十恶不赦,反而带着浓厚的人情味。他们与小镇下层人民的斗争写的很温和,静静悄悄展现战争的伤痛,战争下的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作家笔下都是值得获取怜悯的人。读到了深深的悲悯和浓厚的人道主义。
  • 嗷嗷嗷嗷
    04-10
    月亮下去了,是黎明力气不够,还未冲破黑夜?盲从的人赢得战役,自由的人赢得战争。债总是要还的……
  • Ishmael
    08-08
    问题在于,斯坦贝克根本不是在写战争,他只是借用了战争的背景讲述一种人的东西,我十分抗拒用人性这个词语来进行陈述。 所以,这种对于其相应探索的苛责又是从何而来呢? 从这本书可以完全看出斯坦贝克的转变,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所谓战争领悟。第二个疑问,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斯坦贝克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过渡都有许多踪迹可寻。为什么都在往大环境大背景上去批判式阅读呢? 内心的寻找,制度的消解,这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不关注,为何舍本逐末。
  • AL288-1
    02-14
    盲从的人赢得战役,自由的人赢得战争。
  • ly724724
    05-30
    约翰斯坦贝克对于战争意义的解读很耐人寻味,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敌我双方都抱着不得已的目的彬彬有礼的讨论着冲突,妥协与死亡,但哪怕拥有着极度的克制,也仍然无法避免任何流血与冲突。设身处地的思考过也认同你所有的想法,也理解你的灵魂与精神将永存,但我依旧要消灭你的肉体,我是错误的,但我不得不这样做,这就是战争,惩罚的目的在于消除潜在的罪犯。既然惩罚的意义不在被惩罚者而在他人,那么惩罚必须公诸于众,甚至必须带点戏剧性。“人民不喜欢被征服,先生,也永远征服不了。自由的人们不可能发动战争,但战争一旦打起来,他们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打下去。盲从的人们跟着一个领袖,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事情永远是,盲从的人赢得战役,自由的人赢得战争。你会发现结果就是如此,先生。”
  • 电话听听
    05-06
    能够感受到斯坦贝克竭力试图在残酷的战争中彰显出人性的温度,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总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局外人的“宽容”。描写战争的作家分为两种,一种是上过战场的,一种没有。一种是冷冰冰的现实,一种是光辉的理想。斯坦贝克抱着对于人性的无比信任来描写战争,殊不知战争扭曲最严重的就是人性。斯坦贝克对于人世的慈悲和怜爱,在《愤怒的葡萄》和《人鼠之间》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在这本书里,就显得理想主义色彩过于浓重了。
  • 醍醐
    11-07
    这部故事比人鼠之间更好。
  • 贺呵呵
    05-17
    旗帜鲜明的打五星。各位觉得这部小说太理想主义,有点假,笔力比较弱的书友们,斯坦贝克本人做过战地记者,他所描写的这个小镇还有入侵那里的纳粹完全不同于《辛德勒的名单》或《钢琴家》里的刽子手,这是正常的,人家当战地记者亲身看到的。这本书价值也不在于将纳粹塑造成恶魔,将老百姓塑造成英雄或内奸。这本书就是在写一种特别的环境下的人性本身。这真是非常精彩的小说。我读的是赵家壁译本,只不过看这个译本很多评论的指责有些偏,故来此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