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读书评论:
  • 棉袄
    06-24
    翻译的还不错,出版于牛津艺术史类似读本之前,两本书可以一同对照着学习
  • 潘玥
    10-11
    第二节关于如画的部分还挺有可读性
  • 安第斯的山绒鼠
    08-12
    这本是这个系列里面理论与历史阐述关系最为密切的一本了。
  • 左倾份子
    03-05
    浩如烟海的十九世纪建筑史上的一叶渡舟。
  • Z
    10-25
    熬夜把最后一点看完了,绝对是,这个系列里最最最重要的一本,没有之一。高屋建瓴地从17世纪欧洲两大思想体系开始,最后落在了现代派诞生的前夜。我的建筑史是从两头开始读的,最后一环终于扣上了,图也详尽。顺着注释找又到了很多资料,信息量惊人。
  • 俨然
    03-09
    放弃。翻译有点问题,比如名字就不对。原文是neoclassical,是说基于对古典新理解的19世纪建筑。因为这个时期大部分建筑史学家基本上的观点是北方诸国在自己强大的哥特文化传统之上对意大利15-17世纪建筑文化的演绎,所以重点在哥特文化传统,也就是作者自己在100页的地方承认的“新古典主义可以被公正地看成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其主流思想是感官经验(英国)结构理性(法国)民族精神传统(德国)及其相互交叉,取代了数理理想(文艺复兴)与动态无限超验(巴洛克),但有时又会蹿取纯几何的理性所带来的秩序(感官体验)和宗教精神(生长理论),本身就是理念的大混战,加上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材料和技术革新,考古大发现,没有一种思想能够成为主流。但其与早期现代建筑的关系值得重新考虑
  • 治亂之宰相
    12-10
    “长十九世纪”(1750-1920)是令我痴迷的时期,它沉陷在西方与异域,传统与现代,风格与技术等诸多嘈杂的争论之中,亦被现代主义论述贬抑为“停滞”。但正是通过它,可以看出建筑史中纷繁意义之间的抗辩,被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驱使,被启蒙之后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分歧撕扯,被工业成就与古典美学的竞争淹没,被殖民帝国对海外属地的压服塑造。即使迷雾重重,但对欧洲建筑史来说,它仍可被重写,对亚洲建筑史来说,它必须被重写。这就是我在18年教学观摩会上作死选这一段参赛的理由。
  • [已注销]
    01-04
    别当编年史书看,与现代建筑那本对比着看。不明白18-19世纪,其实也很难理解现代建筑。国内还到哪里再找一本比这本好的讲19世纪的中文建筑书?打4星(包括4星)以下的要么完全没入门,要么就是专家。可深入了解18-19世纪的专家又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