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场景
读书评论:
-
zuonymph04-06今日文献综述之真理观:1.我最喜欢的是:作为过度类型的哲学2.“救赎真理”用于:将一劳永逸地结束对待我们的反思过程。救赎真理将不再解释事情如何在原因上相互作用的理论中,而是履行宗教和哲学已经努力满足的需要。3.“我将知识分子规定为呼唤布卢姆主义之独立的某种人。并足够幸运有钱和有闲做关于它的某种事情:拜访不同的教派过古鲁,去不同的剧院或博物馆,以及最重要的是阅读大量不同的书。大多数人,甚至有必需的钱财和闲暇的人,都不是知识分子。如果他们读书,那也不是因为他们需要救赎,而是因为他们为了娱乐或心烦意乱,或因为他们想更加能够实施他们之前的一些目标。他们不为寻找某种目标而读书。知识分子为了寻找某种目标而读书。”
-
Sternhaufen09-05不同篇章最后都是在谈论一个问题,“神学信仰时代-哲学时代-文学时代”这样一个相当历史主义的划分。罗蒂受黑格尔影响太大,而且自诩为黑格尔的克服式继承,也就是把文学时代视为一种真正的终结。所谓文学时代的蓝图其实是对普遍理性和浪漫主义的折衷,以“有限”基础代替“无限”基础,以差异构建同一。反讽,日常语言、文学语言——“文学性”致力于私人独立性,又建立在日常交流实践中,形成一种对理论化的反击、对现实实践的强调。
-
λόγος01-21罗蒂真是犀利!十几页把分析哲学的问题批评讽刺得体无完肤,而且又不是站在外部偏袒欧陆哲学。明天看他的《哲学与自然之镜》,有更细节深入的批判。【从此对实用主义黑转粉
-
阅微草堂01-12美国哲学感觉很教条。。。。没有伤感,就没有知识分子--------罗蒂;感觉罗蒂深得后现代哲学范式的含义
-
ZZK08-19尽管对这套选集中的立场已经很熟悉了,我仍然着迷于罗蒂的思想和文字风格:足够“异端”,但没有任何戏剧化或者神经质的成分。这两点同样难得。
-
江绪林10-02只看了篇10“哈贝马斯、德里达与哲学的功能”,罗蒂想强调哈贝马斯与德里达的互补而非对立关系:哈贝马斯关注的是主体间性,公共证成;而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则关注开启新的私人可能性,因此哈贝马斯对德里达的出自公共性视角的批判是不必要的,两者可以融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