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奠基
读书评论:
-
淇刻06-04看的杨邓译本,参考剑桥英德对照本和李译本。康德这本书内容上可以说是上承纯批下启实批了。可惜我就看了一遍,顶多大概把握了一下主要的观点,仔细的逻辑还得捋一捋。看了这本书才能知道,为什么研究康德必须要看纯批,核心中的核心了。翻译上,个人觉得杨邓译本稍稍不如李译本,可能是因为我纯批就看的李译本,熟悉了他的风格吧。杨邓译本的优点是读起来有种中文的亲切感,有的地方更有感觉,但代价就是反而可能不易于精确的理解,李译本的优点就在此。只能说,我每次看杨邓译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看眼李译本瞬间就懂了。
-
非虛構11-051、意志不可能是自律的,不可能是“一种自为的法律”,除非它是自由的。2、人们在自身之中发现了理性的能力,它超越了由感官所与的表象。人具有双重公民身份:在感觉世界,他的行动是可以凭藉自然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的,因而是他律的来解释的,但是作为理智世界的居民,他的意志的因果关系被并且必然被思想为置于自由理念之下的,是自律的。3、由于我们同属于两个世界,我们体验到作为实践理性的命令的应当:甚至在追随物质刺激时我们也意识到理性所要求的东西。虽然我们不能证明:在自然的必然性与人类行动的自由之间没有最终的矛盾,但我们必须假定这一点。并且这个假定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在不受现象之物必须符合的规律制约的物自身之中,不存在任何矛盾。我们能够以这种方法“领悟”道德命令无条件必然的“不可领悟性”。
-
南极旅行家12-28如果说第一次与第二次读第一部分感受到的是“善良意志”纯粹庄严义,第三次读感到的是作为律法的“义务”,第四次读就是作为意志自我决定的绝对自由义。
-
Wanderinglion12-19再次阅读反而有诸多困惑。
-
Pinô03-21极其严谨,极其牛,但是最后那个不可解释虽然是自洽的但是就像一个无敌精彩的电影告诉你这只是一场梦(Personal idea)还是要再读,理解的不够。
-
神性的流动08-27知识多少是力量---这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人对知识的这番追求背后的动力。
-
影哲06-18杨是邓的学生,概念译得比较准确
-
苔衣12-20体系严谨,逻辑严密,读完颇有通明之感。
-
肥狗10-27书薄,但康德烧脑。行为(自由,自我立法)、道德(有无义务,而非倾向)、理性(出于义务的动机,1普适律2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三者层层递进。杀功利主义的利器。CTMR第二本
-
Walt01-12这本书我一直是想见人就送一本的
-
Matthieu06-23只有译名准这唯一的优点,其余的完全突出一个翻了不如别翻,完全是西文的结构都不带改的,往后面复杂的已经到影响阅读的地步,甚至不是太符合原文,有些地方还很不尊重原文,乱改本身很清楚的并列结构
-
小文飞刀02-12读书会与李秋零版本对比精读,比李秋零的准确
-
劈头士》睁木03-05邓晓芒弟子的翻译,比较流畅地就能读下来。期间竟然不时被打动,康德骨子里对人类,或者说一切理性存在者真是充满希望,并且赋予了一种让人动容的崇高感~~~
-
LoveYumi04-29最好不要买这个译本,此作汉译本最好的还是李秋零的。该作译者错误颇多,而且有些地方根本没理解康德,比如在第二章第五节中,康德说到道德完善性的理想时,译者自作多情地加了个注,称这就是在指基督耶稣,显然不是!康德指的是一种道德的理念,耶稣恰恰只能作为康德批评的道德经验中的实例,怎么可能反而是康德要推崇的理念?另外,我对康德在通过道德实例中的缺憾中反推出理念的先行有些微词-—当然,我们理解康德的意思,我只是认为此处若如此行文显得不妥:一个不合道德的做法若被作为直接推出有道德理念的存在显得有些跳跃,可以推出的是人们能从其中知道针对此案例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什么,就像是从一个对象中的某个要素中能推出对立的要素是什么,但各个对象是不同的,最后或许能在不断的中介中达到理念,但要说从这些事例中直接看到理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