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及其效应
读书评论:
-
楼水近03-08考古引据成癖,炫技多于引介。
-
Augenblick_01-11又名《为胡塞尔辩护》,再名《你们想到的,胡塞尔都曾想到过》。
-
无处在的01-06读了7对现象学反思的反思[2023-11-29]上篇[2024-1-6]
-
一杯里尔克11-091991年写的,值得五星。倪师对胡塞尔真是爱的深沉。然后.....看得出,对海德格尔十分不屑,尤其是海德格尔对待胡塞尔的态度上。这种倾向也使海德格尔思想的事情发生了严重的变形。对海德格尔的论述集中于存在与时间和此在。但转向之后海德格尔的思想的朝向,那个开口所敞开的地带显然已经不能用此在现象学来标识了。还有非常隐蔽的路标,那便是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阐释,我认为这才是构成了存在与时间的前奏。也许胡塞尔对海的影响并没有倪所认为的那么大。
-
Rainer Weil03-05为了胡塞尔,除了从康德那里,我再也没有获得过如此几近无可置疑的清晰性和明确性。前半部分为胡塞尔现象学导论,后半通过胡塞尔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舍勒和哈贝马斯的比较研究体现现象学在当代德国哲学中的发展。成熟期的胡塞尔从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入手,以先验还原的方式“面向实事本身”。但这会导致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既然在对意识活动的本质直观中,感性材料依然成为了想象材料,那么,我们如何获得现象学的明见性?这一点上海德格尔的质疑是有力的,我的看法是要像扎哈维那样寻求认知科学的支持。其次,我们的确不只是在现象学的“看”中认识事物,也存在海德格尔所明确的“上手状态”,胡塞尔可能会说这种阐述不过是第二性的“应用现象学”,但我看不出它为何不能获得第一性。总的来说,海、舍和哈并没有把握现象学的本质,即诚实地思考可知之物
-
Antiphon03-25第一部分是“现象学”,把胡塞尔一生主要的理论和思想解释了一遍,但说实话对我不友好,太多复杂的生造的汉语词汇,还不如直接音译。本质直观、先验还原部分有点难懂,生活世界的概念感觉被故意复杂化了。总体不好懂,算了,放弃了。第二部分是“及其效应”(还不如改成及其影响),讲了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舍勒和亚斯贝斯,后两者现代似乎不咋火了。这部分掺杂了挺多故事。
-
洛如默05-08十年前读的话一定给五星。
-
Darklight06-3080年代能写出这样的书真是不容易
-
Shayne06-05这本不算厚的著作在刚刚出版时曾是帮助中国读者了解胡塞尔现象学及其影响的重要著作。作者作为胡塞尔几部重要著作的译者,主要依据自己接触到的一手文献,对现象学进行了较为精当的评述。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现象学”这一概念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展开,兼顾到了胡塞尔思想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从文本出发进行诠释,但由于没有照顾到二手文献,有些观点显得过于简单化,尤其是将范畴直观和本质直观等同很成问题。第二部分比较了胡塞尔与四位后学的思想,原创性稍强一些,甚至不乏洞见,但由于文献的原因,也多半只能限于对一些关键概念的微观比较。总的来说,这本书曾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它在今天所需要的则不仅是重印,而且是重估。
-
陆钓雪de飘飘03-16倪梁康对胡塞尔真心爱得深沉,如同是我对尼采、舍勒对上帝、艾青对这片土地之爱一般,连腿毛都烂在先验现象学还原里了。我倒认为这本书适合当现象学乃至整个德国现代哲学的入门,二十余年前的学术论著应当重估,然而其价值也值得肯定。至少倪梁康对胡塞尔的阐述中夹带的私货是不多的,不像施密特对霍布斯、萨特对海德格尔、刘小枫对大多数,不过这或许也是其不成家之果吧。由现象学心理学到本质现象学到纯粹现象学、先验现象学到现象学哲学、主体交互性现象学,胡塞尔始终以善超所谓的情怀与我所谓的数学精神在做康德想做的事情。而海德格尔与舍勒确实是他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称其为第一第二现象学之间的哲学家。至于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就最多是蒋洪生所谓的思想者了,这却确实是当代哲学主流。我仍相信“时间”与“当下“会给我答案,二律则永在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