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

读书评论:
  • 一只小企鹅
    06-10
    曾经听过干春松老师一个学期的本科生课。这是他博士论文,亦是其代表作。制度儒学。他每次课的形式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展开。
  • 水獭
    01-27
    方向上来说值得鼓励吧。但是很多论述问题不少,由其实先秦到中古时期的情况。“焚书坑儒”啦,董仲舒啦,如果不对这些看似“尽人皆知”的事项进行厘清的话,相关论述反而很有误导性。
  • 一种态度
    12-26
    从制度方面对儒家解体作了论述
  • 脸都不要了
    07-07
    将儒家思想和制度联系起来考察是非常有启发的视角。前两章讲制度化有些简略。或许更根本的问题是,就中国最早的国家制度构建而言(商周时期),儒家是来源于国家制度并且依附于制度。
  • 撵子
    02-24
    作者据以在学界崭露头角的博士论文。不着墨于哲学思辨,而是用心于思想与社会之间,取的是余英时、葛兆光的路子,大概属于中观研究。从知识与真理权力的关系出发讲儒家的制度化过程,中后篇讲媒体作用和社会结构变迁,多是近代新闻史和社会学法律史常识,失之于冗长。最后一章讲儒学的两极化进展,一方面是康有为陈焕章欲将儒教宗教化,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健将不遗余力地打倒孔家店。作者显然同情前者为多。最后,这本书的硬伤在于引用太多,且古今中外文献交错其中,读来极不流畅。
  • 开原范德彪
    04-17
    从皇权、社会与学术诸个宏观层面讨论儒家与中国历史之关系。其言虽大,但更像史学论文,绝非空谈义理的中哲史写作。
  • 郫縣用戶
    08-12
    原本没觉得多好,但是看到热评之一自以为是的口吻,实在可气,压根儿不是严肃态度(“有皇帝才有儒家”,可以啊,你倒是说说这本书的内容怎么对不起你这个观点了啊,拿着标题就开玩笑,你也配?)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本书确实有点粗枝大叶,给本科生读读挺好,因为refer了很多问题
  • 子哉
    10-30
    这个我大言不惭几句,这个有些东西不是秦汉才有的,有些是春秋至战国逐渐发展的结果,到秦汉成熟了而已,例如官僚制度,包括儒家典籍的经典化。另外关于意识形态一部分,有些是周人自己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春秋至战国时代的思想,但周人解释自己政权的模式显然在形式上一直是流传下去的。总而言之先秦一部分缺了个头,加上这一部分,这本书会更加完整。
  • 熊赳赳
    10-28
    三星半。材料选取与解读的目的性过强,生硬的地方不少,总体述多论少。。。
  • 姑从阙
    08-28
    实从制度化儒家的角度写近代变迁史(近代变迁似处处与制度化儒家有关,制度化儒家又与金刘一体化结构有极大相同之处)结语所谓不得只以哲学家视儒者,可见关怀。
  • Lincredible#0
    01-31
    没有想象中的好,所谓的“知识社会学”标签下多是历史制度主义进路的碎片(确实有一点直接引用过多),但为作者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几个关键的论题(中国法律传统的“以儒入法”、儒家经典的解释受到的政治化影响、官制与科举对维系儒家生存的重要作用、清末人口财政危机对儒家伦理解体的影响、康有为等人建立“孔教会”的努力等等)显示出了眼光。作为博士论文当然非常好,但作为专著还是有一些“硬伤”:前两章试图区分“制度的儒家化”与“儒家的制度化”并不明确,而且多是对后果的分析而非对形成动力的解读;没能为儒家学说委曲求全进入中国政治做出整体性的规范评价;真理、知识分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论题明显受到福柯影响,但理论上还是太弱了;读下来让我感觉作者对儒家复兴的期待只是wishful nostalgia。遗憾,但还是推荐。
  • 劳尔冈萨雷斯
    10-14
    圣道千古,于斯为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
  • 休·D·天然兽
    01-26
    一切缺陷,旧版的序言已经说清。
  • 江海一蓑翁
    01-07
    以社会史和知识社会学的学科视角,详细论书了儒家思想演化发展成为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又如何从这些主导制度体系之中被剥离、被舍弃的全过程。作者并没有简单把儒学视为哲学和思想层面的产物,而是一直放在中国现实秩序的层面加以考量。无论从征引资料的丰富性、论证分析的严谨性,还是文本写作本身的精彩程度来论,都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论著。
  • lawjude
    01-31
    儒家如何掌握制度又被制度舍弃的过程。干老师非常谦虚地给自己的书打了两颗星,应该给他补上。
  • RosierRosier
    12-01
    什麼叫“制度化儒家”?我覺得儒家還是老實一點,沒有皇帝談什麼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