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隐喻

读书评论:
  • 大大啊
    12-18
    对“非非”的修正做得很好,诗歌史留名之作了
  • 桥本嬛嬛
    05-04
    于坚写的也太好看了吧,跳脱出来看诗歌的隐喻,读起来很过瘾。
  • 花开缓归Amay
    12-07
    句句都是经典。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上一些东西所以喜欢了他的思想,还是受他的思想影响所以喜欢上了一些东西,总之,他是继白先勇之后让我很崇拜的一个文人。四宝说,如果你看别人的书又可以把他的理论推翻的。可我觉得,有些理论不存在推不推翻的说法,他能自圆其说,他便能自成一家。你若觉得他的思想和你的有契合的地方,它便能成为你的导师,深入你灵魂的深处。当然很多地方还没有看明白,但至少很受感染,往往觉得一些句子会温润你的内心,产生共鸣。另外,我相信,真正的大家必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
  • 胡了了
    12-01
    碎片化的手记,还有访谈都挺好的。一写成论文,就很难看了。于坚太沉迷于夸自己了,还藏着掖着的,变着法子的,拐弯抹角的……怎么不直接写个宣言呢:我于坚是90年代最大的诗人!
  • 葛藤行人
    11-15
    满分给世纪末的棕皮手记,为其原创的密度和灼热。于坚始终是个诗—思者,针对“隐喻”、腐朽、意识形态工具、普通话写作、全球化…诸凡文字乍看刀刃向外、不容置喙,实是其左右互搏式的自我思辨,时间甬道中的内心挣扎,虽不无漏洞,却是混沌一体,着力于从隐喻后退,对存在进行诗性关照,与大地同呼共吸。
  • 阿猫与炎炎
    09-29
    棕皮手记,成了我的偶像
  • 张志明
    08-27
    以隐喻这个角度展开诠释诗的常识,见识超群,文中的真知灼见,鞭辟入里,叫人醍醐灌顶,拓宽了我的审美视野,提高了我的审美趣味,让我对诗歌有了更新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林子懿
    08-21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于坚提倡非隐喻化的局部,细节,因为隐喻代表着模糊的整体,代表着集体无意识,属于文化或传统的积淀,而局部和细节是属于个人的,属于转喻的部分。p15。(棕皮手记1992-1993)。另外p12 隐喻辩证法的表述也很耐看(棕皮手记1990-1991)。于坚的责任在一开始还是强调个人性的,他在1990年代初称,“这是一个由个人,而不是由集体,由行动而不是由意识形态承担责任的时代”。p22。(棕皮手记1992-1993)。于坚所谓的承担责任要么“作为‘现场’的诗人而存在”。要么“继续耽于乌托邦的悲观厌世,小农社会的心态,怀念逝去的农业诸神。要求庇护,在‘如果……就’这种乌托邦语法中继续精神手淫,拒绝‘当下’、‘现场’、‘手边’”。p23。(棕皮手记1992-1993)
  • 04-20
    他拒绝的是隐喻是中国传统集体文化的隐喻,也是西方现代话语权利体系的隐喻,推崇自然、真实的当下而非刻奇想象的远方,他一方面指出中国文化里的时间观念无精准刻度,是典型的小农浪漫,对普鲁斯特掌控细节的能力推崇备至,另一方面感慨城市化的喜新厌旧抹除过去的生存方式,那里有中国人“后现代主义”的天然优势。但这不正是诗人想要的对时代的失语吗,当下的中国毫无诗意,就意味遍地可以成诗。
  • aurau
    02-16
    多有重复,事实上于坚的诗观是如此明晰,倒不用连篇累牍地搬用一些能指所指来为自己作证。对于诗人,应该宽容其论断,诗人的论断作用于创作会生发出新意,但又不得不指出于坚论断中的天真和单向度,永远朝向着论敌在作战使其丢失了诗歌更多的可能性。
  • 游骢
    02-07
    一定混进了别的什麼。
  • 晞致格为您
    07-16
    《棕皮手记》中对诗歌的论述我以为是最棒的。
  • [已注销]
    01-18
    他可是我的探索路线上的导师啊,我必须超越他
  • 李杨白梦
    06-01
    他可是我的探索路线上的导师啊,我必须超越他
  • 冬至
    04-19
    诗札记或随笔这种东西,读多了反胃,不如诗话
  • 春山空
    09-15
    于坚早就盛名在外,我却很少读他的诗和言论。极少的一次阅读经历是在衡水学院图书馆的一本年度作品集中偶然读到了他关于“何以为诗”的一篇言论,题目忘记了,但是他与世俗或者说是传统迥然不同的看法,实在精彩。据大我两届的舍友介绍,于坚生活中的言谈的确也是如此不俗。单是读了他的部分文章,我就再也没有理由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