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始末

读书评论:
  • 涵漪
    09-24
    花费时间和民众性命去证伪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 克莱登课外教培
    03-03
    历史曲折中权力中心以外的脚注:1.揣度上意的“笔杆子”或许无法左右时局但能推波助澜,在左右争斗中有文人敏锐揣测到了最高领导人对将“冒进”一词去污名化强行推行激进政策的需求,发明了“跃进”一词刊登于《人民日报》,大跃进进而有了官方名称,被毛赞扬为“博士中的博士”;2.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在大跃进前期除了论证夸张的粮食产量有可能以外,极力推进“粮食多了吃不完可以做什么”的课题,后期出现粮食缺口大量人口非自然死亡后转而研究“瓜果代”与“粮食增量法”,自有大儒为我释经更古不变。可以说本书是“老农式”的历史书写,宏观政策以外平民百姓能吃上多少粮食更是重要。在我的家乡四川省泸州市1960年间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日均用粮不足旧制8两(公制250g),主义在能否吃饱饭面前没有那么重要。
  • 賣松人
    02-29
    有人在擔心這樣的歷史重現,有人在促使這樣的歷史重現
  • 小鹿
    03-01
    此书7.5(2024年3月1日)实在是低了。虽然内容上有许多看起来有“注水”嫌疑,但是大量引用史料也增加了可信度和真实性。总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么大的一次灾难现在被概括为“曲折探索”,真是无话可说了。
  • 丁萌
    10-14
    半篇论文的东西愣是给注水到三百页,宁搁这儿发明“增饭法”呢?
  • 是星星呀
    01-10
    在乌托邦式的空想中,思考“粮食多了怎么办”,到广泛调查研究之后,大锅饭退出历史舞台。作者对史料的运用很见功夫,特别是能从报刊当中解读出很多新意。可读性强,但材料的大段罗列过多。这书让我注意到,还需要在空想社会主义和大同世界的理论背景下,去理解前三十年的历史。
  • 皮蛋瘦肉舟
    01-07
    2024看完的第一本书。看完之后,有个想法在脑中始终盘亘:人可以经历和忍受很多困难,但最不可忍受的,就是“饿”。
  • 廴聿
    12-08
    全书论证充分,数据扎实呀,而且极其冷峻客观,几乎没有议论,不掺杂感情,妥妥的大论文。这并不是一本写大跃进或公社化运动的历史书籍,它的切口非常小,只写了“大锅饭”一件事,全书详细的介绍了农村大锅饭的发端发展高潮解散,读罢对这段几十年前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原来农村吃大锅饭最初只是河北保定几乎农民的自发行为,被干部逐级上报后中央决定试点后在全国推广。一件好事一件好的政策,却在实施过程中逐级偏航,与出发点相去甚远,还需要牺牲百姓的利益和生命买单。最可怕的是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收到切身伤害的百姓没有发声的权利,可以发声的人因为看到其他发声人的下场也没有了发声的胆量。有些未尽之言,能说不能发,还好现在折腾的少了,百姓都能清爽的去过自己的平凡日子,不再被裹挟着生,也不用被无妄的死。
  • 贫贱忙卒
    12-18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个笑话。
  • gee
    02-04
    本来是想找个历史乐子看的,结果看得越来越生气,越来越抑郁。如果说一开始的错误来自于动机太美好实操无经验,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后来就完完全全是一场故意伤害。为了逼着别人承认自己对,不惜指黑为白,颠倒是非,造成的后果,却是千千万万无辜者承担
  • 老欧
    01-16
    同时看完了2002年和2015年的这两本。这本冷静的引文、数据确凿的…数据和表格更多了,但是还和旧的那本一样,结尾戛然而止,仿佛突然钢笔没水就顺势不写了…
  • 这么近,那么远
    10-11
    按需。“全书讲述了“大跃进”运动时期农村公共食堂是如何诞生、发展和衰落的。作者不仅收集了各个地方农村公共食堂的事例,丰富了全书内容表达,而且利用了大量官方权威史料,全面、详细地讲述了农村公社食堂的历史,有叙有论,评价客观公正地,是国内迄今为止首部全景式勾勒农村公共食堂来龙去脉的著作。”
  • 言午小船
    10-15
    作者收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确实突出,内容可读性也比较强,算是专门研究公共食堂问题重要著作。但是总体而言写作还是不够严谨,个人感性的东西略多。对这一历史也缺少系统全面的反思总结,读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 大象之耳
    01-16
    至少得打4.5星吧,我倒也不觉得掺杂过多个人情绪,即便有也是自然流淌出来的,而不是刻意为之。毕业论文写华北乡村的能源转型史,原本以为前现代的就够有趣了,没想到最有趣的还是集体时代。炊事和取暖二事以家庭为单位,实际上也很难想象以其他为单位,那么家庭与集体化的矛盾是必然的,炊事和取暖二事难以集体化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