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堡垒

读书评论:
  • Chans
    12-25
    诉诸情感的伦理价值和正义的超越性。她的温柔的光辉是多么无聊。
  • 煎饼果子的夏天
    01-13
    后面的案例真得写得很容易让人走神,理论内容很丰富,总体可读性一般。
  • 03-25
    第四、五章谈美国法律中性侵犯和性骚扰的部分比较有收获,就是太短了… 六七八章对司法、艺术和体育领域的男性霸权揭露可以当社会观察读读。但第三章对女性的批评看得我满头问号,也太理中客了吧,非要各打五十大板是吧?而且文中对男学者的夸奖态度也让人不适,有讨好男读者之嫌。翻译也不通畅….
  • cium
    02-18
    怎么一篇批这篇又赞同manne的概念了(x
  • ejj88
    02-17
    至今读过三本“性别平等”主题的书,这是读完最感慨的一本。书中不仅犀利地揭露傲慢者的内心世界,一度令具有一定“厌女”倾向的我本人无地自容;同时也呈现了即使是在当今美国,法律的完善、社会主流观念的革新也依旧道阻且长。任何改革的推动都需要呼吁者们长久的努力,我想我们需要以更平和、更勇敢、更以身作则的态度面对本土社会的问题。
  • 野木头
    02-22
    前半段是从带有哲学含义的角度探讨了男性的性别傲慢,中半段是美国法律中的性侵,下半段是几个方法,基本可以归纳为why-what-how.无甚新意.
  • SamuelMid
    02-18
    翻译很难算好。论述略失所望。
  • 小波福娃
    06-22
    试读本一收到就立刻开读,虽然没有超出认知的部分(要是我能早点读到就好了,和我的文章正好对接),但由衷地点头并为我莎姨留出c位(是的,她的书我通常会买纸本以示尊敬),史无前例地看到包括incel,metoo这些网络讨论都出现在了她的作品里,请务必等我补评。
  • 把噗
    08-27
    随着亲密关系以及对自主性的尊重逐渐取代了傲慢,我们希望长期以来建立在支配基础上的男女关系可以拥有林肯所说的“自由的新生”。
  • 亲爱的桂花树
    08-08
    我们通常会认为,东亚男性对性同意的认知有误差是因为青春期的必需性教育相较于西方国家不充分,a片看多了导致把“不要”当成了勃起信号。但这本书里的纯西视角要探讨的问题和东亚差别不大。不管是东方和西方,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明什么是不同意。而施暴人只需要自己认为她同意了就可以。这说明男人犯不犯贱,跟他有没有接受充分的性教育没有关系。犯贱没有借口,而通常敢于犯贱的人都不讲理,所以复仇女神是错的吗?我认为没错。这个社会需要群体震慑。
  • 新京报书评周刊
    08-27
    女性在工作场所遭遇性骚扰问题由来已久,为何现实中的问责之路阻碍重重?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当代重要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直面这一“房间里的大象”,详细阐述了傲慢与贪婪如何驱动社会范围内对女性感受的集体无视。努斯鲍姆指出,性侵犯的本质是对女性自主性与主体性的双重破坏,它取消了女性表达同意的能力,并通过威胁灌输给女性一种与男性愿望契合的虚假“主体性”,搭建起一套不将“不”理解为“不”的体制。相较于激进女性主义者,努斯鲍姆在这本书中的态度相对“温和”。她坚称报复性愤怒对女性主义斗争没有帮助,呼吁法律搭建仍是最终的出路。努斯鲍姆将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理论加入女性主义探讨都足够令人惊喜,该书清晰地展现了在学术研究日渐建制化的今天,一项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打破学科边界与壁垒的研究所蕴含的穿透力与可能性。
  • OMOM
    04-01
    正如女性要求自己的声音被人听到一样,我们也必须下定决心,在我们的所有分歧中倾听彼此的声音,倾听男性的声音——包括同意我们的人和不同意我们的人,包括表现良好和表现不佳的人——以创造一种对话文化,一种共情想象的文化。我们应该在尊重人类潜能的氛围中倾听。而且,由于这种潜能有时是无法看到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具有切实的信念和信任,而信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其正当性尚未得到证明和不可能得到证明的东西。即便在那些不能用理由来支持希望的地方——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用理由来充分地支持希望——女性主义者也应该怀有希望:随着亲密关系以及对自主性的尊重逐渐取代了傲慢,我们希望长期以来建立在支配基础上的男女关系可以拥有林肯所说的“自由的新生”。唯有这种新的自由,这种爱,才能真正创造出正义而持久的和平。
  • 棠棣之华
    09-24
    本书的论证基础建立在美国及其目前的女性主义运动进程上,就实际阅读感受来说,精彩程度逐渐递减,第一部分在哲学和女性主义理论上的探讨非常有益,作者强调“物化”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并指出物化实际呈现的不同形态和它们可能共同/交叉存在的现实,而男性正因为物化女性并因“拥有他人所无之物”和“拥有比他人更好之物甚至于“相信自己天生就具有拥有地球上另一半的生命的权利”而显得无比傲慢。而这种傲慢的本质一旦无法满足,即男性无法得到被认定为“物品”从而丧失自主和主体性和女性的满足时,妒忌和仇恨由此产生。但在二三部分进入实例讨论之后,第一部分内令人信服的信条似乎有所崩塌,对于部分问题的讨论有失偏颇(多明戈的例子尤难让人信服),那些看似有所进步的机制似乎只要存在就能解决问题,然而我们都心知肚明绝非如此。
  • 长安
    07-30
    制度与法律才是女权主义者要攻破的高山,因为每一个观念的改变是法律条款给了最有底气的背书。你知道如何界定性侵犯与性骚扰吗?法律上如何界定女性在说“不”?性犯罪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性骚扰为什么属于性别歧视?为什么敌意环境(hostile environment)也是工作场合性骚扰的一种?姐妹们,除了传播思想,我们应该掌握真正的武器了。
  • 扭腰客
    09-08
    除了作者提到的“司法界、艺术界和体育界”,在中国社会语境里,首先要继续找缺失,即“政界”、“军界”对女性的傲慢与轻佻;其次是一些不必要的倾斜,教师、医护、劳动密集型工业对女性表面上重用,实际上却是歧视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