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书评论:
  • 我有一个小咪咪
    09-16
    相比19世纪三部曲水平整体下降,但是在纳粹意识形态运行和苏联解体那一段让我们见识到了四个字:别树一帜,而且后面还有四个字,清晰明了。
  • 武谷持
    06-06
    1.很大一部分都是“意识形态斗争史”。2.第九章对美苏的揶揄令人捧腹。3.除历史外,作者对自然科学和艺术的涉猎之广、认识之深也让人惊叹。
  • Trieste
    09-15
    二十世纪,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格式化重启,殖民主义衰落结束后四十年冷战貌似紧张不断的氛围中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黄金的发展时期,但世界随着冷战结束又逐步走向分裂瓦解。诚然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改变了生活的方式和细节,提升了人类整体的福祉,但无疑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每个人对世界的态度和感受取决于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资源,也许你的天堂和他的地狱之间仅一线之隔,未来折叠的社会远景似乎就在眼前。人们可以避谈种族、基因优劣,忽视不平等的现状,坦然接受未来人工智能或科技的发展,沉迷在互联网带来的碎片化轻松、方便和快感体验中,而这些也许才是未来自身悲剧的起源和开端。
  • 黄小胖
    09-19
    读父母一辈经历过的历史,或者是离自己比较近的历史,感觉总是不多。感觉多了一些亲切,少了一点犀利。
  • 枕流
    03-23
    霍氏对自己心中的“圣杯”还是多有回护
  • 虾米
    12-16
    读了“黄金年代”和“文化革命”两章
  • 有时
    06-19
    完全没提伊斯兰教,要么没翻译出来,要么是故意的
  • 本阿弥·光悦
    02-14
    本来是奔着60年代西方文化去看的,结果发现主要是两次大战和两大意识形态的20世纪历史。整体还好,除了一些“中国伟大的长征”这种白左烂话。整体保持批判质疑姿态,各种理论和实践都坎坷发展并破灭,混合式经济,人类走向何方等等
  • 蛋疼乳酸君
    07-05
    越接近作者写作的年代就越开始语焉不详了,毕竟作者自己也身在此山中。读完此书耗时太长,虽然没时间,但是读书还是需要鼓起勇气,尽早读完,这样才能在读完以后反刍过程中能对全书有个完整的印象。读史使人明智,很多地方还是很有启发的。
  • 十八爷
    01-22
    从头到尾都在强调不清楚、不敢断言,因为“我们只能记录,却不能预测,预言,一点用处也没有”。
  • eien99
    06-14
    有两个译本,比较艰深的书
  • 被灌醉的历行君
    08-16
    一年断断续续终于看完。近当代史基础不好的建议与维基一同服用,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虾米
    04-30
    无论写的还是翻的,年代四部曲中这本最佳。这四本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叙事,而是史论,评论大大多于叙述。因而对欧洲历史缺乏了解的人读起来会觉得累(我记得某史学家批评霍布斯鲍姆是个欧洲中心主义者)。当然,第四卷所叙时代多为作者亲历,且与今日的世界息息相关,所以读起来算是最容易的,虽然篇幅很大。霍布斯鲍姆是个有想法的历史学家,这四卷书很值得阅读。
  • 陆钓雪de飘飘
    09-23
    这种老人当道的现象,不独资本主义世界(阿登纳、戴高乐、佛朗哥、丘吉尔),甚至连共产党世界也不例外(斯大林、赫鲁晓夫、毛泽东、胡志明、铁托),并包括各前殖民地的大国(甘地、尼赫鲁、苏加诺)。即使在军事政变出身的革命政权当中,也少见40岁以下的领袖,因此当年仅32岁的卡斯特罗字数限制
  • smy
    05-28
    绝对是读过的最为优秀的年代史。全书不是简单地时代概述,而是找到一条条逻辑,以其为主线叙述完毕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一条逻辑中。另外中译本的翻译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没有之一。全篇没有一丁点的违和感,仿佛是在看一个中国史学家写的世界史一样。作为作者和译者的完美结合,给五分都低了。
  • 彼得潘耶夫斯基
    09-19
    2017年和2014年的两版对比读了一下,——同一译者,新版比2014版作出了很多的修订,因此也(有限度地)避免了2014版的诸多误译、‘俗套’和泛滥的感情用事。为避免朋友们入坑,建议在没有替代版本的情形下,一定要读新版。总体而言,我发现译者给霍布斯鲍姆的原文增加了很多主观判断、重复的无病呻吟和故作震惊的语气,尤其是在刻意用不甚考究的成语和‘文雅’的书面语上,本意也许是为了显示知识和古文学养,以及彰显霍布斯鲍姆本人恢弘的文气,反而却暴露了自己的浅陋。这样的译文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历史学著作最基本的平心静气,虽然作为译者本身已是功德无量了。
  • 白鹇
    05-06
    必须称赞一下译者,近年来翻译类书籍中少有的传神之作(尤其是那种英式刻薄),700多页啊,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不过砍掉引用书籍比较可惜。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赠书。
  • Ambrosia
    09-04
    左派读物还是好看,难能可贵的是不卖弄。但仅仅是好看而已。
  • NULLAND
    04-18
    二十世纪文化革命包括青少年文化的崛起,与新科技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比对此没有概念的父母懂得多,结果使两代人的角色颠倒了……青少年文化是平民化的,又是废弃道德的,每个人都要求做自己,社会规范性处于最低点,但实际上,人人都追随风尚,看似有个性,实则更趋一致。人人都以年轻为荣,产业亦以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