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文体与潜文本
读书评论:
-
果味烤鱼11-28为了写论文来读这本书,前半本对于我这个不太了解叙事学和文体学的人来说读起来比较吃力,后半本结合文本就比较易读了,总体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
-
Ion10-27申丹老师是我特别敬仰的一位教授,她是中国叙事学文体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我第一次接触叙事学学习叙事学就是看的申老师的书。老师亦驰名国际,在欧美主流核心期刊上发文数十篇,更多次参与国际叙事学会议。这本书上篇厘清了叙事学术语上的一些矛盾和错误之处,给出了自己的思考,颇有洞见。下篇是八部短篇小说的文本细读,基本上都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不少学术观点和前人迥异,颇多大胆创新之处,且有令人信服的论据支撑。读来不得不佩服申老师文本细读的功力。老师针对叙事学文体学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将叙事学文体学相结合,进行“整体细读”的文本分析方法。八篇文本细读值得反复阅读,是对文本进行整体细读的极佳范例。
-
宋长清06-02不是入门书,适合有一定叙述学基础的人看。主要是为了理清各种术语的界定,同时后半部分结合具体作品来谈。申丹的书兼具叙述学和文体学两方面,还不错。
-
啊哈09-17写叙事学论文,想看大佬怎么做文本细读的;先读小说再看书里的细读,活生生读出一种考后对答案的感觉,且我答案大都离题万里,哇这种高中阅读理解的无力感真是熟悉啊······
-
弹簧er07-16不必神化,申丹老师只是文献综述做得好罢了,你当Wayne Booth和James Phelan没有的吗?
-
西米01-20中国学者对西方理论的逻辑性解读让人浑身轻松舒适,比起西方本土理论更能抓住并补偿阅读者的薄弱点——迈出80年代的政治批评后扑面而来的各种叙事学术语,中国学者对它们历史性意义的改变和增生和共时性的词汇概念的交叉和混淆。单是文体和叙事两种概念的区别就足以让学生迈向的更深一层,现代学术界不得不跟进最新研究,语言意义变化太快,上世纪被赋予的意义早已变质。但在后半部分的实操没看到叙事理论的宏大可能性,也许是申老师对“泛叙事学”还未深入研究。期待。
-
半尺05-16申丹写的书很好懂,非常有条理。但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和读教材的感觉有点像。我暂时没搞清楚是因为她把问题抹消了还是叙事学本身的局限?
-
卡塔西斯07-08贵在文献梳理。论文需要着重读了「叙事视角」一章。
-
生生12-30叙述视角这一章,虽然区分的得很精彩,然而完全是机械论式的冷冰冰区分,我老想问,然后呢?这样分目的何在呢?这种研究已经脱离了文学,成为机器人了。作家下笔是随意的,会出现叙述学意义上的错误,然而正是这些在严苛的形式主义者眼里无法容忍的细节,才是文学本身。
-
祝馀03-26小说叙事学,看具体的批评实践比起单看理论著作容易理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