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与集体记忆

读书评论:
  • 天汉
    12-27
    十分难读。翻译十分晦涩,不知所云处不少。竟然是国社科成果…
  • 多云
    07-22
    今天的网络媒介似乎更欲盖弥彰了
  • 洛桑学艺
    10-25
    很有意思,明天写个评论。大概叫做“左翼化的大屠杀记忆与犹太人的精神努力”
  • 月の出
    04-12
    作者很敢讲诶,讲得也在理。犹太人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并值得反思,但他们之后的一系列操作也是很迷,甚至自我矛盾,看不懂(耸肩
  • 维克托港
    11-18
    材料丰富恰当,看得出做了大量研究,学到很多东西。但翻译一般,有些句子要反复读才能明白。
  • 冰河
    01-12
    清晰梳理了大屠杀从边缘到中心,从单一事件到整个犹太民族、全美乃至全世界集体记忆的过程。一切都是当下政治环境的映射。话语权的争夺也从未停止,无论是最近关于南京的争议,还是民权运动中各个族裔地位此消彼长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本书都能带来很多有价值的思考。
  • 娜塔莉多默尔
    12-27
    这翻译看到我脑子疼(梦回某些英译中明星的申明),内容扎实的一点点扒,看完想学十篇レポート那种(不是…
  • 海棠虽好
    12-28
    书本身写得挺好,但翻译有些生硬,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阻塞之处(尤其是引用一些在美国也许家喻户晓但我一无所知的案例时)。然而刚好和今年读的一些其他内容互为补充,还是感觉很受用。
  • 旺旺小小酥
    02-23
    看过英文原版,中文版的翻译毁书
  • 陌白
    04-14
    @2020-04-14 21:37:46
  • 慢慢走
    09-23
    文笔灵动,关于当时与后世对概念的现实解读很有价值。待二刷。关于“大屠杀”,因二战从历史细节成为历史记忆(记忆对时间流逝没有感觉,坚执其持续的在场),一旦形成,就会为该群体的成员界定永恒真理以及随之而来的永恒认同。从二战形成盟友英雄形象,到冷战形成的极权反抗者形象,至此已成美国主流话语,随之而来的同性恋,女权,自由主义者设为理论框架。但,也因此,在以色列的周边,诞生于19世纪末的复国主义,更多的被认为是英美殖民主义。
  • 译林出版社
    06-17
    #人文与社会译丛# 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
  • 一只小企鹅
    04-11
    最强大的集体记忆通常是那些怨恨极深的记忆。
  • 苏野
    04-06
    对“大屠杀”叙事在战后政治、社会和文化语境兴起、成为显学的分时段梳理,对大屠杀叙事隐含着潜在的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