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读书评论:
-
Kissing Ban11-11蛮不错的,能感受到作者的采访和撰写都很用心。书里披露了更多的细节,也有对于历史的思考和诘问。对二战德国主流认知一直以来确实显得有些片面,能从对立面的少数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还是挺难得的。非常认同作者的一句话:“历史揭秘的结果就是一次次地搅乱已经定型的认知。”
-
有风盈袖04-292019.4.29 作者写这本寻访录的初衷,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对于二战,除了德国官方的态度和国际社会的看法,作为当今的德国人、那一代的德国人,甚至是当年直接参与到其中的老兵,又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访谈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是2010年完成的,正如作者所言,这样的访谈还是要尽早,因为那一代老兵已经越来越少了。
-
忆安 Ian02-0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Unknown07-12很有启发意义,能从中看出很多东西。又想到了那句“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失败一方的历史属于正在消失的亲历者。”上一代人对真相的隐藏给下一代留下了无穷的祸患。对作者的很多观点不能苟同。时代不同了。
-
听完这首离开07-22两度战败,两度崛起,德国的成功不得不服啊。。
-
愉悦的英雄王02-06几年之前看过 不错的书 但是内容还是不太详细 偏于流水账形式
-
无极仙子09-07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事件,知道了德意志民族的优秀,德国战败的原因,苏联曾犯下的罪……德意志老兵的思想以及许多家信让我感动。作者提供的资料给我很多启示,其实是在展示一个优秀的种族。但是作者言语之间评述极力展示左倾思想路线。我不认可。另外一点,战后对德国的清算居然持续了这么久,这是令我惊讶的。德国的赔偿数额之高也是令我感到愤怒的。没完没了!让战后几代人为此感到羞愧是战胜者对这些年轻一代精神上的惩罚。以胜利者的姿态让他们羞愧,内疚,难过,甚至鄙视参加过二战的亲人。这是我不能接受的。这是另一种侵略,思想的侵略。胜利者无罪吗?其罪更深!德国战败原因与德国人民性格有关,与希特勒性格有关。德国没有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联盟,他们耿直的个性不会屈从于大国阴谋,希特勒本人更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个性。
-
joy04-21另外一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解德国各种二战群体对二战的经历、认知和反思,历史需要这样多渠道的记录
-
Celest07-04值得一读在读,作者用一对一访谈让我们看到战争的另一面,沉默者的声音也值得被倾听。
-
豆瓣小菜鸟09-19战后对德国二战老兵的采访,采用一个个人面对面采访的形式,看完对二战了解的更加透彻
-
Axel01-17电影《地雷区》中有一句来自战争结束时孩子兵的台词:德意志需要重建。而今,德国以和平、民主与自由的方式实现了父辈的心愿。
-
TheBigBlue01-04以德军视角的二战老兵访谈录
-
呆09-07暴力横行的时候,何来正义可言。
-
小飞侠379909-09邂逅:2017.某日闲逛豆瓣;旅程:2017.9.;地点:坡。很厚的书,但还是舍不得拖太久读完,虽然在许多片段处不得不停顿抬头,才好让眼泪不至太过迅速地滑落。书中大量老兵今昔对比的照片,无需太多注脚便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重量,以及在特殊年代里更为沉重的沧桑。
-
lalala三只小猪03-22有意思的一点——“在战争结束前,面临失败的德国士兵没有一个人愿意落入俄国人手里。而在战争结束后,老兵又都特别愿意去苏联,这也许是因为苏联给他们留下了太深的记忆。”ps:另外看此书不由得我感慨原来战场活下来的德国军人全是好人啊(滑稽 ~_~
-
$5 Pearls12-03老版已经看过一遍 新版依旧翻一次
-
Die Katze02-05寻访德国兵的完整版,部分章节是重合的,文章的顺序做了调换。卡廷、纵火命令这些问题他自己也没好好研究却又要表达观点……给四星就偏高。
-
不知04-07作者说:能否为读者留下思考空间,应是考察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否具备思想价值的判据之一。在我看来他做到了这一点。本书对我的意义主要是:1.陈述了部分教科书之外的、对我来说相当陌生的史实。2.在老兵访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历史的观点、德国的观点、老兵的观点、作者的观点”常常是有差异的,读的时候很值得体会。3.关于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计划,做了一个德国经验的分享,至少具备参考意义。4.战争是最大的灾难,这是讲人性的人都该有的认知前提。
-
笑望江湖10-18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精心采访和撰写这一冷门历史题材,精神可嘉令人钦佩,但立场还是太过亲德了(虽然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的中立视角),对苏联红军丑化太偏颇,对纳粹老兵(甚至包括犯下无数极端罪行的党卫军)过分美化和同情,同时对德军在二战中的反人类暴行只字不提,甚至(借老兵之口)将战争责任都推诿到波兰和苏联身上,据我所知如今德国最右翼的媒体和出版物都不敢如此露骨和偏激!同时作者由于是业余作家,文笔比较啰嗦,德国老兵回忆的大量篇幅都很雷同,很多自述语言明显都经过“中国化”的加工(例如“我上哪说理去、这不就结了”--根本不是德国人的表达方式),只能作为小众题材的历史资料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