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企鹅经典)
读书评论:
-
海森伯格02-14与电影相比,在设定上很难说哪个版本更聪明,但书本更丰满是无疑的。
-
红皇后09-30慕名已久,如诗般的小说。
-
初瀬野07-30待再读。难怪石黑一雄在访谈中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情感弥散地太广,不像石黑那般容易抓住,都在失去,却感觉不到悲伤,与电影相反的叙述结构,镜头不停地切换着。以至于最后读完了,很难说有什么深刻的收获,与假期的心境或许也有关系。
-
藤椒可乐12-22略碎片似的记述,但描写得很美!看到“承……之意而作”红了眼眶。“我全部的渴望就是走在一个没有地图的地球上。”
-
Teenie04-27读到书的后半段,好几次要停下来抬头看天花板,深深呼吸,闭上眼睛去揪出一两缕瞬间的,心底深处的震荡,微弱到只是轻轻擦过,作者笔下病人对凯瑟琳克制又魔怔的爱,在沙漠里燃烧,欲望升腾,离地面太远,却也到不了天空,孤魂在游荡。沙漠里时间的消逝,身份的再定义,国度边界的被抹去,都成为爱的感叹词,在历史的翻涌中,四个人如同完成使命一般地遇见、相聚,战争之外的片刻宁静。如果阅读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时间的回音,《历史》指引着英国病人,《旧约》对扫雷兵的浅浅凝视,汉娜的狂野,扫雷兵的疲惫,这回音以错位或是交叠的姿势钻入鼓膜,震动,依旧是微弱的震动,从黑暗里,雨夜下走来,告诉我,爱存在,但没有永恒
-
江凌09-03真是让人惊叹的小说啊,手艺精巧的时空编织者,充满诗意的语言和画面,浓烈而让人心碎的爱情。
-
小克03-16诗一样优美。而且翁达杰真渊博,那些沙漠地貌,意大利小镇别墅的风情,拆弹过程的描写...太厉害了。
-
聂鲁达的耳朵01-26不知道是不是我读的版本有问题,整部小说结构上是比较松散的,像散文一般。时间线比较交叉,而且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切换的比较随意,读起来很费力气
-
风筝09-20因为电影而读这本书,文字实在是美,但这种叙述结构太意识流也太跳跃,读得费劲,不喜欢这样的风格。
-
一念,之间10-29“从这一刻起,我和你的灵魂,找到便找到,找不到便是没有了,再也没有了。“串起散漫的情节的,是这样苍凉、美丽、深邃的语言,就像每一颗各具灵魂的宝石。
-
电话听听08-03算是跟风看了这部金布克奖获奖作品,以及前一阵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三观不正”代表作。首先,让我感谢那些“可爱”的卫道士。如果不是你们的喧嚣,我差点错过了这样的一部佳作。这世上有一些作品,不管其中情节如何,它都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不管结局如何,它都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如果你只能在这种书里读到三观,是可悲的。更何况所谓“三观不正”的婚外恋情节,仅仅是这本书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本二战背景的作品,其中蕴涵的人道主义反战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座意大利的修道院,一个匈牙利“英国病人”,两个加拿大人,一个是小偷间谍,一个是护士,还有一个锡兰扫雷兵。这样的一个多民族的组合,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作者世界大同的美好心愿。但是在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并不是其中的道德力量,两性碰撞擦出的火花,美的无可复加。
-
慕月06-14被前半本极具质感的文笔震住了,抒情诗一般优美又深邃的语言带领我们穿越一个又一个的场景,捕捉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一栋与世隔绝的废弃别墅里四个陌生人相遇相处的短暂瞬间。二战末期的现实图景对照残酷的战争往事,变幻无常的外部世界对照每个人不愿触碰的内心黑洞,废弃的别墅对照残存的记忆与时间……翁达杰的叙事风格颇像杜拉斯的《情人》,但置身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曾在沙漠中绘制地图的“英国”病人、身为拆弹部队扫雷兵的印度人、为盟军窃取情报的小偷、在战争中直面众多死亡的护士,为每个人的身份构建的更为庞大真实的细节与经历一定程度上中和了抒情的虚无缥缈和叙事的支离破碎。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可以巧妙度过一生?没有答案。
-
逍遥的呆呆04-17我想,令《英国病人》名声大噪的应该是电影吧,不过还是习惯性先选择了看翁达杰的原著(企鹅经典的这个版本不好买)。即使是译本,仍然能感受到原本属于英文文字的美感,但是全书整体的情节趋于碎片化,稀稀拉拉,看起来有点倦意,大概属于他们所谓的马赛克式构架吧,不是我偏爱的风格。我猜自己是属于个人感情代入式的阅读,所以更加适合看情节线索相对简单的书,不要书写完了一半才微微展露出作者的意图,这样会觉得看着很累。结尾的时候,突然想到的是当一种艺术的形式发展到极致后,必然会寻求另外一种模式上的突破这个问题,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比如文艺复兴印象派还有毕加索的绘画。本书和后记中提到的一本《微物之神》,无疑都是英文小说在尝试突破传统方面的尝试吧
-
天行02-06迄今为止读过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碎片化叙述、意识流技巧、诗化的语言以及包罗万象的知识储备,宛如从万花筒中看到的绚烂华丽的世界一般。另一方面,试着打破文化的隔膜,进行融合,所以选择在沙漠中构建这个故事,忘却国家,忘却历史,每个人只剩下“人类”这个身份。文学本来就应该是超越单一语言的限定的,这种创作技巧上和语言风格(颠倒顺序、随意组合)的创新毫无疑问为后世的小说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Spinspain07-02语言美,翻译棒。刚开始读完全进入不了状态,第一次接触这种风格的作品,叙事风格凌乱、跳跃,适合慢慢读。谁又没有自己的伪装呢?最可怕的就是英国病人不是英国人。
-
Lily Legacy06-02通常情况下,小说的世界是开放的,他千方百计吸引读者进入它的叙事空间,将读者不可自拔地陷入其中。但翁达杰的《英国病人》自信于自我的碎片化叙事,自成一体,强烈拒绝读者的进入。直到最后,你仍被他排斥在小说空间的边缘。他不让你沉迷,而是在不断地拒绝你的进入中让你沉思。
-
IonMaiSheng04-184.5星。万万没想到是一部不按套路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诗化,意识流,碎片拼贴,文化杂糅,时空交错,无中心。惊叹于极其闲散优雅的文风,颇费阅读心思。不简单是关于爱情,关于战争的伤痛,背景虽然宏大,但更侧重不同人物在战争时期的极私人化的反应,在内心深处的世外桃源寻求慰藉。不同的人生经历、历史典故、知识体系、文化背景马赛克式的杂烩于此,蔚然大观,堪称云图式的。看了书末尾的导读,越发怀疑作者是在借这个故事的壳表达另一层意义:文化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