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

读书评论:
  • 阅微°
    05-10
    “永远不能失去良知,它是我心中的神圣法官。”源于实践理性的道德绝不需要宗教,但对理性存在者来说,道德必然导致宗教。上帝作为后设“世界一片糟糕”,向善的原初禀赋与趋恶的倾向在内心中共居,恶之倾向必然附着于任性的道德能力,其在理性上的起源再无可追究道德哲学家们认错了敌人,自然的偏好并非恶之来源。善的原则的拟人化理念即是基督,是蕴含在我们理性中的范本。心灵革命使我们能得拯救,无限的罪债因为穿上了新人而可代赎。十字架让人看到了天国的儿女的自由既从罪里得了释放,就做了义的奴仆。伦理共同体的建立使人们能够抵御恶的原则的侵袭,在历史性信仰的助力下,沐浴在理性信仰之中,达成一个统一的纯粹的永恒的自由的体现上帝的国的教会基督教虽是完备的宗教,但原则的颠倒带来伪事奉。虔敬应是德性的实现,从中才有救恩!
  • absurd exile
    03-24
    人可以希望什么?康德给出的答案并不复杂:“(在道德上)尽人事,听天命”。 我无法抑制自己把康德的宗教哲学和奥古斯丁做对比,并且认为二者代表了两种立场: 奥古斯丁实际上否认了人本身有直接认识“什么是善的”或“我是否可称为义人”的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善的能力只能在“上帝之光”的照耀范围之内:具有最终权裁权的只能是上帝,而一切表征即智识、功绩、幸福都不可能作为充分的证明,相反到容易成为自欺。因此,上帝的重要性在于他的三位一体保证了人在善重新向善之路上的正当评判。 康德同样拒绝了一切非道德意义上的置信判断。区别在于:由于康德已经将人的道德能力置于前提,因此上帝的作用仅在于对人的至善的补足。实际上,信仰被留在人间,而上帝被流放于天国。
  • SODA.
    02-26
    “第六,关于指令的第二项:我以后不得再犯歪曲和贬低基督教的罪过(如已经被指控的那样)。我认为,作为陛下你的忠实臣民,为了回避嫌疑,我将绝对保证完全放弃一切有关宗教题目的公开学术活动;无论是有关自然宗教,还是有关启示宗教,无论是在讲演中,还是在著述中都是一样。这是我的誓约。我永远是国王陛下你的最卑微最顺从的臣民。”;“即便这一表述我也是精心选择的,以便我不是永远,而是仅仅在陛下有生之年放弃我在宗教事务上做出判断的自由。” 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 朱雀
    05-28
    「世界一片糟糕」的墮弱暗語經上古神話詩歌流傳來,構成諸宗教千年敘事的源事件。這是黃金時代的話語,親見了敗德的大勢,由是構成性惡之源流。而現近的啓蒙思潮則追求人的自由發展,以適應愈細密的社會結構,因此人的本性必須被推定為善,否則本性之自由發揚無以稱善。在啓蒙理性思潮的喧囂下,宗教——作為遠古人類精神在現世的代言(墮落)——也被迫遵奉理性的必然律來獲得其合理性了。康把人的本性分為三部:動物性、人性、人格性。此處有重大錯誤。1.存衍是三域五界生命之共律,康卻以之來代動物性(五界之一),沒有點出動物性的諸特殊位相,進而其動物性論述一塌糊塗;2.由神經結構的發生學,應先有康所述之人格性(前定的武斷信念),才有對前定信念的推理和整頓(工具理性)。儘管是為主體性,但義務論者總會犯把信念置於最高位的錯誤。
  • 阿尼马吉
    05-25
    给宗教打上了康德烙印
  • Erio
    10-06
    本书涉及了:1.对于实证的基督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指出了除了纯粹伦理的原则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信仰必须持守的,也就是说想象在纯粹的伦理外,还有别的什么原则可以使得神悦纳的人,或者畏惧神和神职人员的权威的都是伪侍奉,是假弟兄,是拜物教的信徒。2.教会的一切仪式,祷告(不住祷告指的是:不断的实践信仰,不是说一些废话)和呼求,只要不具有纯粹的伦理性质就只不过是历史性的,暂时性的准则,教会本身的存在不过是为了战胜根本恶的一个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消亡(S主义国家)。3.回答人可以希望什么:《圣经》中有关末日灾难的预言全部都是隐喻(必须以历史为中介)性质的,真正的拯救和弥赛亚只存在于人的希望当中,人不应因为最后审判的确定性而信仰,否则只是因为畏惧而生的假信仰(布洛赫意义上的希望的原理)。
  • 李明
    03-08
    后面的没读。但是前面的已经讲明了康德的道德观、以及从道德必然到宗教的过程。在我看来,康德之所以很多写的都是左右摇摆,在于他是站在以往的所有的道德观之上在谈论,他在反驳以往的道德观。但是,难道说,这样康德的道德观不是会不一贯么?不,只是在旁人看来,有些弱而已。但是,我认为康德之于道德界,就像鲁迅的呐喊之于中国,都是星星之火,但是却总是希望,而这份希望之所以成真,就在于人类的实践。我始终相信。
  • 劈头士》睁木
    03-08
    解决康德的第三个问题,人可以希望什么?李秋零的长序可以看作一篇不错的读书笔记,梳理了这本书的主要脉络。相对而言,对第一、二篇感兴趣,关于善恶原则的讨论,而第三四篇,关于教会、教权以及宗教侍奉中的迷信、狂热之不可取等。道德必然导致宗教,是康德宗教的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 閱閱江樓齋主人
    03-23
    康德的宗教哲学,回答我可以期望什么的问题。正确的道路是从德性前进到蒙恩。儒学研究如果要借鉴康德,不能忽视康德的宗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