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读书评论:
  • 杨少侠连战连败
    12-30
    书名给人一种悲壮的史诗感,读来却觉絮叨,原因是可能是文字不干净利落,时不时穿插的三两句或大段“吐槽”,风格但是有点像刺眼的“弹幕”,破坏整体感。阅读体验不佳,作为历史材料难能可贵。
  • 季米
    09-29
    邵燕祥其实算一个根正苗红的人,少年时代就受当时思潮影响,积极向往参与政治活动,可谓是一直要求上进的人,写的诗歌也是紧跟时代唱赞歌,不过还是没能领会上面精神,多说了几句话就被打入另册,经历也算有些坎坷。到了晚年他更是积极反思,写了好几本与自己经历有关的书,让人们对他亲历的时代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可是由于经历可能单薄了一些,想法好像也比较简单,写下的文章可读性不强,简直有些琐碎枯燥,当然还是很有史料价值的。这一代人的经历确实比较特别,他的命运在右派里面还算是好的,没到万劫不复之境,改正以后还取得了不菲的名声。他的那些诗现在看起来还真是不值得一读,这样的时代诗人在文学史上应该不会有太高的评价。他的杂文还算是忧国忧民,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其实写再多也没什么用,更多的还是给自己心里添堵,这就是时代病吧。
  • 烟斗客甲
    12-23
    1945-1958的自传,追求进步崇毛贬蒋的学生时代,斯否所有政党离开政治舞台,一步一步孤立抛弃资右已内定,48年高一跟风批铁托,胡风也开始批了,对胡适由敬到讽,入中法大学后转华北大学6月去广播电台。50年朝战多诗,51年三大运动未触及首出诗集;52年土改两月农协贫协一阵风,干部三反工商五反;53年悼斯入党;54年北京东北两头跑采访工矿;55年批胡适胡风梁漱溟梁思成工业组约会谢文秀;56年三门峡过年和帮闲诗作和苏解冻文学和反官僚埋下祸根;57年6月反右开始,王明教条周经验,路线斗争和权力斗争,两类矛盾界定标准,4月随徐铸成访苏40多天,10月后被审查;58年2月定为右派四罪攻击人否成绩唆使人有不满,之后夫妻两人开始不断迁徙的20多年。本书附录妻子的一份回忆文章简述了几十年的生活和艰辛。
  • 柳营
    12-16
    45年—58年政治背景下,作者思想、创作的回忆总结,比较散碎,作者自己的创作心得都是应时的歌功颂德之作,没什么价值。56年最好看,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以及波匈事件通报后,中共党内也发生了变化,八大的报告中不再提毛泽东思想,宪法里出现集体领导,个人崇拜被批判,毛感觉到自己地位有动摇的迹象,共产主义存在危机,决定酝酿整风,于是57年反右,58年大跃进相继而至,为之后的文革埋下火种。
  • 赫恩曼尼
    01-27
    邵先生写到1958年的回忆录,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和那个时代。活在时间里的人啊,请你作证,为正义,为善良,为了忘却的纪念。
  • 拖刀笔吏
    12-27
    这样的一本书,有其存在的历史必要,因为作者在用冷静的文字记录下当年发生的一切,而这段记忆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但是这样的一本书又是危险的,因为后半生的经历太过坎坷与颠覆,看完后难免会去思考这一切的缘起,而读者如果仅仅满足于对文章故事的理解,那么对那段历史将很难有客观的认知,因此这本书更应该搭配一些政治类认知的书一起读。
  • 粒粒头
    12-09
    读的很吃力,都是回忆思考,如果有个好一点的编辑改一下会好些。但总的来说,邵是诗人,文字逻辑性差,带有情绪化的东西太多,他妻子谢的反而好读一些。太多这样的回忆,有点提不起兴趣。邵的,灰帽子的人,也是如此
  • 淡清的水桶
    10-28
    那个时代怎么回顾都不嫌过分……
  • happyjack
    03-06
    老先生的自传,本意是从个人史折射大历史。只是,一部厚书,有价值的自身经历没多少,感想感慨乃至牢骚成为大部头。如今的看法当然也有一些价值,但整体并无多大创见。反而附录的一篇邵夫人回忆录更好。
  • Hawellkey
    12-08
    沈从文晚年常自语:我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可说的。杨绛删删剪剪,只留下可说的。回忆录里,我最喜欢王鼎钧的坦诚,这一部,同样诚实。我想了解那些我没有经历过的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 bookbug
    03-06
    在目下的出版环境下,作家社还能出版这样的回忆作品,本身也是个不小的奇迹了,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