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指

读书评论:
  • 霧野ゆめきゅう
    02-11
    老去的诸位还在写,年轻的人们呢?你们不行啊。
  • 喜蓉
    02-17
    空有关心问题的热情,然而对当代社会的想象也太贫乏了,心理医生绝对不是这幅样子,对女性的那种直男式想象更是单薄幼稚到一言难尽。
  • 孤独美食佳
    09-23
    很不诚实。如果想反应社会问题,不如写论文或纪实文学,如果是想用小说教育人民,顶多是个当代赵树理。严重怀疑作者心里是不是认为自己优于书中的人物和小说这种文体,看不到理解之同情,似乎缺乏爱的能力,很像一个吴老太爷想着现代社会年轻人不就是那点事嘛我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来拯救这世界的堕落。鲁迅的小说充满了矛盾和犹疑,硬汉海明威看了都让人哭泣,如果对一切都确凿无疑为什么还要来写小说。
  • 苟玉安
    07-24
    第一个评论?最大的硬伤是一个心理学医生无法解决身边人的心理问题。
  • 57
    10-18
    当然不是一本好小说,但藏在小说背后的作者在问,现在的好小说们有什么意义?
  • 潇书
    09-04
    看到书的第92页,杨博琦躺在卢沟桥上看月亮,赤身裸体。从那里我觉得我开始理解这本小说到底要讲什么了。
  • astute
    09-04
    读了两次,从《收获》秋季小说专刊到最终出版的版本。小说刚上市,就引发了不少争论。各路评论家的意见不一。只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很好读,用对话引入的小说,出来的都是一个个人物,人物群像,感觉是就在自己身边的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的疏离,这种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哪怕是惺惺相惜的好友之间,也是。这个很真实!
  • 滚雪人
    03-25
    证明了一点:说得很好的人往往写得都不会好。二:李陀,一个文坛“名人”,一生碌碌于名利,迈入年老,奢想自我证明,企图在文学史上有一立身之地?但艺术没有这么便宜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三:李陀一生为他人做嫁衣裳,结识众多”名人名家“,他还不如抖些文坛的八卦风流谈资以娱乐大家,比写”小说“有价值许多了。
  • Sabina
    11-02
    一个八十几岁人的想象自己是个五十来岁的人在试图写一个三十来岁的人十年前在北京的生活,看完很错乱,08年的时候我真的在北京吗?
  • swordway
    08-02
    如果和弋舟的小说做比较的话,你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一些相似点。这种相似,好像是一种少见的对群体和阶层精神状态充分观照的意愿,往往会戳中有精神危机者的内心
  • 朦胧熊
    08-12
    李陀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称“现在太多的写作都是社会问题小说,真正能够进入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小说太少了,几乎没有。而今天的写作,要停止对现代主义那些经典作家的膜拜,重新重视和学习19世纪现实主义的写作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塑造人物),要用文学帮助认识现实”。我很尊敬李陀老先生,觉得这样的探索可能也有点价值,但从实践看,小说确实写得不好(或许这样的创作太观念先行,注定失败),总之挺失望。三星可能都有点多。
  • 九命猫@victor-eyes
    08-14
    两天读完560多页,实在不懂您所谓“纯文学”什么概念,这不是描写语言稍微好点的通俗小说是什么?要学老陀曹雪芹写人物,却没写出一个讨喜的人物。别的作家不靠对话推进,是自知对话才是最难写得贴合每个人物的。对老北京的眷恋可与姜文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