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
读书评论:
-
facev01-19平实,真诚的也稍显过时的论述。其田野调查本身就很不易。由于面临真实,越来越怀疑性别研究及其政治。在aloha/ blued的一代,政治可能比爱更早到达“同性恋”这个词语。
-
麻卑仓11-06热忱很打动人,理论就不太行
-
宋不吃12-31购于万圣,在飞机上阅读。有时间的话做点摘抄。
-
上官良成02-24魏教授这本书很有意思。结合文献资料和成都本土访谈还原那个年代的同志生存境遇。他文中提到的很多词汇和地点,如今都已消逝不见。在2020年看这本书,中国大陆的同志运动和同志生存境遇我没有觉得变好了,也还没看见可能的希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已注销]01-01新年第一本!圈内人做研究就是不一样比方刚这样的人扎实好看很多啊!前三章和《绞人》我都比较喜欢,《圈子》和《名人》(其实不该改名叫《名媛》嘛哈哈哈哈)明明是很重要的点,但好像抓的都有点奇怪…组织和运动我的兴趣不大,也就看过去了。p.s.陈映芳的序做的不错!
-
死透气了04-27快速翻阅,初步感觉是当然很值得一读啊,但如果能在理论方面丰富一些,本书会更加饱满。作者的真诚随处可见,从“致谢”开始就令人感动。没想到是我极为尊重的陈映芳老师写的序。在国内的学术环境中,陈老师真是一股清流了。
-
鸿音11-19这本书的开拓意义不言而喻,对我的学习也有很多启发。正如作者所解释的,选取成都作为研究开展地点是考虑到其本土性与全球化的交融。但就我个人感觉,访谈对象所反映出的生活方式与关系连结的本土性是很强的,包括很多观念。但如果以北上广深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话肯定大不同,这也是我看了本书后所考虑的。然后就是可能是研究做的比较早,网络社区和同志经济很少涉及,这也给后来者继续研究提供了空间。maybe me?哈哈
-
__蛰伏11-27论文集?结构好松散,好几篇之前查论文都看到过。读的时候总感觉只是经验堆砌,也没说出什么深度的东西(?)
-
南池子07-10小说式的写作有意思,陈映芳的序写得实在与坦白啊
-
哪吒男05-12杜拉斯说爱是一种英雄梦想。同性感情世界里,没有人想做英雄。只说:”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
周沐君11-04立论平实,完成度也很高。今天晚上和杭州酷儿论坛的小伙伴分享了这本书。
-
勾陈06-07把“圈内人”的常识和故事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了学术化的编排和梳理,总体偏重纪实而少分析,可读性较强。对我个人而言1同志群体内部在获取资源和信息方面并不是平等的。中产阶级在批评某些同志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前,应该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他们的优越条件2不同阶层的同志都会从私人小圈子获得情感和亲密关系的支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交圈子会日益“同志化”,但性和友谊一般是分开的,阶层之间也很少交流3中产阶级能代表同志的正面形象,但他们却更倾向于淡化自己的同志身份,因此同志群体难以摆脱污名化4.骗婚和滥交都会后悔,但完全一对一的性和感情也几乎没有。传统异性恋模式双方权力天然不平等,同志对等的地位给了双方更多的选择和自由5.同志组织内部架构和同志运动的去政治化。不是推翻,而是和政府合作、融入和健全制度
-
恪彥12-04叙述深浅不一,有些散乱,末了连章总结也没有...话说,在成都还真没注意过飘飘,也没去过熊猫广场.最后提的那个"新贵"MIX,也没听说过...去的是一个城市?
-
流星飞绊08-01以成都为背景的空间视角下的同性恋研究。这里的空间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同性恋群体活动空间(场所),同时也涉及同性恋个体在互动中形成的想象的空间(圈子、社区、组织)。在空间的维度下,魏伟博士着重探究了成都同性恋者身份认同、交往模式、生活方式的选择、圈子交往(分层)、社区与组织认同等方面,试图将本土化的视角与以往的理论进行结合,描述成都同性恋群体(主要是男同性恋)的外界环境与生活状态,以及同性恋群体应对主流社会的方式(或妥协、或中庸、或大胆表达,也包括在现时的社会环境下争取资源推动同性恋群体发展)。作品主要以实地调查与叙事为主,所以并没有太过宏观的理论建构,。另外由于作者的”圈中人“身份,所以个人觉得一些观点应该可以跟”圈外人“视角做下结合,另外我想说,同性恋群体的话语是否依然是来自于主流社会的话语?
-
巨翅08-31因为田野是成都,又有大量四川话的语料,所以觉得颇为亲切。接下来说问题:一,结构有点散,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总结论述。二,有时作者对现象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37页所说“同性恋=病态”观念的内化并不是对前文材料的合理解释,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不为主流认可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62至66页作者试图阐释为何成都本土文化对同性恋相对包容,结果变成了简单转述受访者们所认为的文化包容的原因。受访者认为主要因素有本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宗教文化影响、娱乐休闲的都市文化,所以作者的阐释也就止步于此。然而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恰好被遗漏了,那就是清代以来四川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宗族势力薄弱,以至于对于家庭、生育、性别的观念没有那么死板。遗漏掉这个重要的因素,实在是遗憾。
-
辄馨11-16我觉得做得最好的是访谈与叙述的结合,行文思路很清晰。但我已经可以想到女权主义者的声音,为神马没有提到“女同志”!
-
merleau07-12中国本土的同性恋研究在数量上不多,但质量上已经够了。没有理论挖掘,没有关于性别差异这样根本问题的形而上立场,仅仅止步于肤浅的平权主义和身份认同的田野调查,就算再做十个成都和沈阳也不会有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