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何要异见
读书评论:
-
西尔辛克03-31流瀑这个词我就理解成信息螺旋吧。退化了,读起书来都慢了。
-
奥德赛04-2629:少一星给翻译,万圣挑的书没有一本让我失望。我们之所以从众,一个原因是常常缺乏更多的信息。作者用实证研究证明,与其中间派成员在协商之间的立场相比,协商性群体采取了更极端的立场。这种现象称为群体极化。就好比在法庭上,如果是与两个共和党法官一起,那么一个民主党法官做出的具有自由主义倾向表决的可能性会大大变小。当人们不再抑制自己的想法、信息能在自由市场流通时,制度才运行得更好。作者认为,没有一个拥有民主选举和出版自由的社会曾经经历过饥荒。因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一些异见者会指出饥荒即将来临,在证据面前,领导将不得不对风险做出回应。
-
简不易09-15作者更多从法学角度论述保护异见的重要性,但核心是指出了从众、社会流瀑、群体极化这三种现象来自于两种社会影响压力:一是相信他人的信息,二是渴望他人的好感。时不时想起另一本社会传播学经典《沉默的螺旋》。
-
纳云仙12-06通过对“从众、流爆与群体极化”等术语的界定阐述,作者巧妙运用社会学及心理学理论证成社会因何要异见。整本书篇幅虽小,但和当初读人性天使一样受益良多
-
追客11-22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实在看不下去了
-
iTang04-23内容有点冗长,作者提到的流瀑(多指谣言,贬义词),大概属于从众的范畴,也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电影“十二公民”就描述了群众在信息不全的时候容易做出与他人相同的判断,而提出异见者需要承担相当大的压力。在信息比较全的时候,人们会改变原来意见而重新做出自己的判断。
-
momo08-31翻译的很奇怪,不符合中文的句子结构。讨论的论题很好,但有重复之处。但仍然有着将让我始终留有疑问的是,一个形成社会信息池的民主国家更可以避免饥荒的发生吗?
-
Minami02-23第七章最出彩。翻译一言难尽。
-
Jc07-13断断续续,跳着很久勉强读完。搞法律的人,解释东西太辩证太全面了。读完对人群中不同的声音增加了几分认识,可能我归根结底还是个实用主义者吧……老想着要怎么用起来
-
GTY01-04作者用两百来页文字说清三件事:人易从众,因信息、声誉双重流瀑与跟群体极化,常致糟糕结果;为防此现象,需确保群体成员之多样化,让异见者敢于发声;故需以制度性设计,使少数者免于多数暴政,如充分之言论自由。作者旁征博引,理据详实,着实难能可贵,但唯一令人不解之处,在其何以能一边力促保障公民基础政治权利,一边痛斥罗尔斯所谓基础政治结构之“重叠共识”因强调“共识”而谬以千里。虽罗尔斯拒斥权宜之计而畅想重叠共识,未免失之天真,但比此哈佛同侪,奥巴马政府白宫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高明不知几何。
-
老欧03-08内容颇有意思,翻译令人发指。可以看出原文语序那种,巨糟糕无比
-
redca03-07之前读过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被“信息流瀑”概念所惊艳,这一本书里又再次出现,可能因为这样丧失了一些新鲜感吧......感觉一些表述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像“群体中的信息隐匿”,说白了不就是“沉默的螺旋”么?我也不太理解107页里说到的“极为亲美的读者读到一个关于在欧洲反美抗议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会引起他的兴趣,甚至是促使他对抗议者观点的内容和力度进行思考”,这个表述只让我想到了“选择性接触”理论,而它和作者的论点刚好是相反的。最后翻译水平真的不敢恭维,不符合中文表达的习惯。另外99页的“内容中立”后的英文是content based,还有“华莱士”被写成了“华菜士”,出现这种错误真的很不尊重读者。
-
Conch_Kick10-04桑斯坦的启迪在于,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需要被尊重,而是社会的确需要这种表达来丰富自己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决策。从众其实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但是人应当有面向困难的勇气,以及培养这种勇气的环境。
-
Onlyou05-10这才是探讨和论证问题的好的思路。前面几章很有意思,后三分之一部分看着容易开小差,有些观点也有点牵强。翻译可能也是一个原因,因为有时候感觉字面逻辑都有点问题。总的来说,本书对于一个外行读者学习论证方法,欣赏分析思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望天的考拉01-21桑斯坦本身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值得一读,特别是经历了新冠,吹哨人的意义和价值大家都看得到,健康的社会要容得下异见。扣一星给这一言难尽的翻译,P119第五行,华莱士印成了“华菜士”,望再版可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