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最深处遇见哲学

读书评论:
  • 伊川
    08-30
    So there I was one night, after a long day of work, the dessert served, and nothing but some dishes left to do.1.一天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工作,甜点已经准备好了,只剩下几道尚未完成。(P80,第三段,第一行)2.在餐馆工作了一整天直到了晚上,甜点已经给客人上了,除了一两道菜没做,一切工作都完成了。Servea.To prepare and offer (food, for example): serve tea.
  • 七天的暧昧
    03-06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早已远离,但生活中仍能触及一些。
  • 少少
    04-01
    感谢hsy。现在想看湾湾版。
  • 格物的格
    11-15
    特别棒!厚积薄发的作品,通俗,接地气,还有那么一点优美。“哲学之旅的终极目的是回归普通人生。”
  • 通灵顽石
    06-14
    美帝虽用进口柴鸡熬了一锅浓浓的鸡汤,但仍难以避免水字数的嫌疑。“躺平哲学”不是我现在需要的,我需要的是严肃哲学,能鞭打我、驱使我思考的那种。我要的是大脑皮层上的伤疤。【update:一字不落地读完,确实很烂,浪费了我有限的精力。唯一有趣的点是作者的儿子叫William James。】
  • diawa
    06-06
    塞缪尔森《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是这本《在心灵最深处遇见哲学》的延伸。哲学源于我们对生活的基本思考,中间经历了无数代人的推理,然后又回归到我们的生活。面对纠结的问题,我们要选择苏格拉底、伊壁鸠鲁或者斯多葛学派的态度。这些问题可以在《约伯记》里找到,这些答案都可以运用在托尔斯泰《忏悔录》里的落井人场景里。
  • 洪满
    06-22
    把普及哲学的书编织成诗性的生命之书,真好。翻译也很好。这一本比之前读的类似写作取向的、围绕作者在生命中遭遇特定存在主义哲学的叙事和论述结合的书好太多。
  • 文子
    05-28
    很喜欢,对自己有改变。
  • PETRICHOR
    05-12
    高端的心灵鸡汤往往。。。就是很高端啦~
  • 失乐园
    04-02
    基本问题探讨 其实最重要的是引起我们的反思。 让我们脱离现实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
  • Kanpai
    02-07
    台大杨植胜的哲学导论教材
  • 安仁
    12-30
    2023年读过最好的一本书。
  • 晏清
    04-26
    很多人想要学习哲学往往都是对人生问题确有疑惑,但当真正深入,发现要有充足的背景,精细的概念辨析,好的工具才可能对问题有所推进时,就有可能沉浸或者说停留在这一层面,至于原先的问题,可能被遗忘,或者说认为无法解决。但本书的作者在讲述每一种哲学思想时都是切己的,都是直接关涉生活的。当然这也和作者本人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经历和认识的人有关——在社区学院给各种年龄、工作背景的人讲哲学,激发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并的确深刻影响生活,真好,这也是哲学应该发生作用的地方。当然,作者本身还是有专业性的,在讲述苏格拉底囊括所有特性、将帕斯卡的赌博理论置于整个《思想录》等地方都超出一般的哲学史,也很清晰。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雪天,作者九岁时,和喜欢的女孩儿接触,有神秘体验,后来女孩死去,设想她也感受到了永恒,诗意。
  • RenaC
    10-11
    最有趣的是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章,作者应该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虽然他全程没有主动提到自己的态度,但证明上帝存在必要性的篇幅太长了,以至于哲学部分几乎可忽略了。
  • 涅卡奇维奇
    03-16
    虽然有个非常鸡汤的书名,以及其中几页内容确实有点鸡汤,但真的是动人的作品。比起很多关于哲学的教材和讲座,或者类似Philosophia的那种中学生做的“哲学普及”,这本书才更加接近我心目中哲学的样子。见过太多哲学系的学生,从柏拉图到德里达,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侃侃而谈,但是真实的生活一片狼藉;口口声声说自己最喜欢康德,为人处事之中却看不出一丝曾被道德之光感召过的痕迹。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哲学教授说过,一切哲学理论(尤其是伦理学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真正起效果。受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太深,实在无法认同斯多葛派对于生活与苦难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贯穿着整本书。但是,正是作者这样的斯多葛主义实践者,让我对斯多葛哲学感到深深的敬畏。依稀记得作者在另一本书中说的,义人遭受的苦难,解放了人类,拯救了上帝。
  • 死透气了
    02-10
    读过不少哲学导论,包括一些大家之作,这本是最好的(虽然中间有几页可能略鸡汤)。曾在纽约Book Culture书店买过英文版,犹记作者是Emory大学博士毕业但任教于社区学院(序言里有感同身受的描述),但只读了前几页。这次几个通宵读完中文版,中间实打实哭了两次,也有几次笑得打滚,深感哲学确实能直击人的心灵。除了几处确定的误译、一处错别字以及有些地方怀疑“假滑”,译文读起来极其流畅。威廉·詹姆斯说得很好:“最深刻的人生毋需深求,它就存在于每个地方,俯首皆是,恒久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