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
读书评论:
-
不文05-01奥古斯丁的第二次航行,二元论中闪耀着循环论的光辉。焦躁不安的忏悔最终化为平静淡漠的祷告。痛苦总是难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掩面而泣。
-
RosierRosier06-01写得相当好看的一本书。(貌似好看不好看已经成了我判断书好坏的标准)
-
后07-12此书在奥古斯丁研究的脉络中究竟能打几分?
-
叶藏.!!张寄奴11-03可能因为对基督教哲学本来就不太熟悉吧,虽然解读的很精彩,但读起来还是有点云里雾里,而且对这个题材不太感兴趣,所以读的时候不像他的另外几本让人觉得阅读的愉悦
-
疏影音03-18文献扎实,论述全面,适合当教材看。不过结语断言奥古斯丁之后的西方哲人都是他的附庸,逃不开他的问题意识,未免过于武断。如果先验地预设中国人对中国的思想问题最有发言权,那么觉得西方思想中的陷阱能够被中国人所超克,而不是更加了解他们自己的西方人在西方思想内部攻破,似乎有点不太谦虚?
-
丁萌07-11deep & comprehensive
-
陈毓秀10-09咦,我昨天明明是想标读过的啊。
-
Whimsicat04-08我还是觉得所谓心灵秩序的问题,核心所在是一神教中以线性历史为限度展开的存在论理解结构,落实到奥古斯丁这里未免有些晚了。还是一向的风格,飞哥对于历史叙事的线索梳理得非常清楚,文本解读着重于大脉络的把握,细节处理主要关注作者对事实性问题的理解,但理论刻画相对糙一些,全书的讨论密度也比较低,后面这两点上我觉得斯一老师作为优秀的学生,做得其实要比飞哥这个优秀的老师更出色。
-
非虛構08-031、歷史的運動是沒有止境、沒有目標的。奧古斯丁的辯解發展了基督教天啓宇宙觀的暗示,捍衛歷史發展是直線式的觀點。基督教的上帝是三位一體,即上帝現身為三個永恆的形式:創造和維持者即聖父、救世主即聖子和聖靈。歷史作為神的活動的舞台,有其作為開端的創世,有其作為中心內容的上帝化身為基督耶穌基督的拯救活動,並在聖靈趨向完滿中繼續,直到末日審判,一切都進入了新的天地。從信仰的角度看,歷史模式是可見的,生活的意義是可理解的。奧古斯丁的著作建立了中世紀的基本觀點和西方文化的基本觀點,他可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為重要:它奠定了基本的基督教神學基礎。2、上帝能夠知道所有一切而不必暗中破壞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本身就包含在上帝預先知道的原因的序列中。正是上帝對於事物的知識給予事物以存在,並且給予事物以特殊本性,使人自由。
-
Xinwei10-22“你们都有罪”之类的好讨厌啊。
-
鎮長04-14簡單的看了前言結語。大致上就是說了奧古斯丁怎麼“弒父娶母”,也就是“毀了羅馬文明,吸收了希臘文化”,“因為他的上帝之城學說,使人們不再迷戀羅馬這個永恆之城,最終捨棄了帝國”。這個評論似乎成理,但我對照中世紀之後的人們追逐著復興羅馬的偉業,似乎又感到迷惑。但丁的《論世界帝國》的出現,至少證明天上之國固然重要,但地上之國也是可以追求的。
-
Manchild05-25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没必要写这么长。
-
多搁辣椒少放盐11-14正文部分无可挑剔(非专业人士挑什么挑),可是结语部分…就像吴老师自己常说的引文作者,虽无文献依据,但论断有智慧。我说,虽然有智慧,脑洞还是大了点,照这种牵线法,是不是可以论证一下王阳明是西方现代文明之祖?
-
江绪林10-10诠释《上帝之城》的心灵-历史:奥古斯丁对古典文明之杀父娶母【2】;尤西比乌《编年史》和奥罗修斯的《历史》;Marrou解释末日为永恒的上帝与世界历史的关系。“他并不认为两座城真的有个时间上的终结,因为地上之城的终极恶和上帝之城的终极善,都内在地存在于两座城的历史当中。” 【437 】 “以理性控制情感,本来是古代哲学家们追求和尽可能践行的生活境界,奥古斯丁却连自然的本能都否定了,...人们从此生活在一个没有真正的自然、命运、偶然、德性、悲剧性的世界中。所有的关系都变成了自我与更深的自我的关系。”【497】“心灵-历史”的框架甚至在当代西方都无法被撼动(哈姆雷特的心灵世界);最后:“现代的中国人...或许还有一点微茫的希望,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还没有参与这个罪行。”【509】有洞察,但线条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