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代

读书评论:
  • 朝南生
    03-21
    敌我矛盾,逼人太甚。反观清朝灭亡,报应不够。
  • 正始燕麦露
    06-24
    介于专著和随笔之间,也确实是序里所说微观史学了。易代之际万花筒中的几个面向,侯岐曾日记戛然而止后的回音。人命若浮萍,也有各自的取舍与轨迹。对夏荆隐女士印象深刻,崇祯闺中谈论文史的梦泡沫一样,最后三百六十骨牵系都是无物。
  • 話有不言齋主人
    06-25
    很感动很感动 我读明清鼎革、读遗民 总是忍不住为之悲戚 走进他们这群人的内心 看见他们的不甘、痛或者悔 都是极大的煎熬
  • 李子綦
    04-06
    读毕。明清易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最近喜读这类微观的历史书写。虽爱晚明史,但之前对侯岐曾并无了解。通过本书,看到了一个家族在大时代中的抵抗与挣扎。自己平时读晚明史的一个印象:晚明是一个群体之间极其分裂离的时代,各种言论,各种经济矛盾与纠纷……如董其昌家被烧,也是这类矛盾之一爆发。前读史料,有两人口舌之争,本已平息,但竟引起双方亲友一番大战,晚明之勇于私斗,又可见一般。在易代之际,更是各种沉渣泛起。清初许多大案,亦有这类私仇作为引子,如南浔庄氏史案。
  • 长白天一
    11-14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读完悲痛不已。在明清鼎革这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侯氏家人和亲友因为坚守道义,付出了极高的代价。而历史并不符合道义,有德之家却从此陷入灭顶之灾,家族没落,很快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想起太史公的感慨: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 虚实之间
    12-23
    感触最深的倒是最后一章有关义仆与恶仆之论
  • 姑苏有雪
    05-22
    娓娓道来,读后致郁。
  • varro
    11-01
    写作4星+题材1星。易代,一个内涵丰富的中国政治哲学主题(至少是唐以后的政治/道德哲学主题)。本书篇幅虽短,却细剖易代之际的飘零浮生,让人涵泳再三,叹惋再三。
  • 纳兰
    05-21
    写的很好读,印象最深的是夏淑吉。乱世中的悲剧。明清鼎革,国仇家恨。
  • 聲聞
    06-23
    这道菜的原材料有点小,拿个大盆装,摆盘做了花色,吃到后来味道有点淡。插图黑白有点浪费,日记书影点缀的成分大于实用。厨师很不容易,加1星
  • 姬流
    11-15
    细致入微,这些材料并不太好处理,我自己读明末清初人的信札、日记,有时会觉得比他们的古文还要难以理解。经常有一些表述,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中期以后的日记处理起来就容易很多了)
  • riye
    12-14
    琐屑而惊心动魄。杀身良不易,想过死人的最后未必能真死,而死了的人,开始却可能并没有打算要死。活着也很难。塾师那篇看得人难受,一个敦厚甚至有些懦弱的人,怎么在侯氏家难中挺身而出救孤,不仅救孤,而且坚持教孤,此后数十年,就在道德、生存、情感的拉扯下反复周旋辗转,最后只能在县志中留下两个笑话。一生辛劳,竟被雨打风吹去……
  • 小米
    04-18
    第一章应该是主体,当系用力最深的部分,读来让人深感其痛其苦,可见作者于侯氏之遭遇深具理解之同情,故为文之际,也多苦痛之言,令人感伤不已。
  • 挟书谤王蘑菇酱
    05-03
    书名“易代”,端的是易代之际的心态史和众生相研究。尽管因为关注遗民史的缘故,家国生死之辩的话题对我来说也并不陌生,而“逃禅”的事例我也见过不少。但是无计避秦的政治高压和不期然而然的生死结局,确实是以前少有思考的话题。作者并不止于解读《侯岐曾日记》而已,字里行间仿佛能窥见作者对“易代”史作深广探讨的野心。希望作者能把因为标点版权的犹疑而搁置的《侯岐曾日记笺证》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