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笑
读书评论:
-
路上的我01-28比起史著更偏向人类学,但又不够人类学,只是浅尝即止一番,其探讨的材料对普通读者又过于陌生。普通读者如我,很失望此书的内容,三百多页几无所得。
-
郁则05-11作者学究气略重啊。不知道书中提到的那本处处唱反调的《希腊的笑》会不会更严肃死板。感觉全书是大杂烩,以笑为主题词的新文化史写作,求的就是角度新颖,也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文学性的发挥诠释倒趣味生动很多。
-
韧勉04-14笑的研究之所以这样让人着迷,就在于其中的一些不解之谜:它们既能让我们不断丰富认识、大开眼界,又显得神秘晦暗、令我们沮丧不已。当然,当我们转向过去那些对笑展开的研究时,这些谜题反而显得更有意思了。在天性与文化之间,以及笑的修辞表现和身体表现之间存在着一些备受争议的界限。在本书作者玛丽·比尔德看来,如何避免说理性质的阐释一种不存在实体的文化现象,是需要归纳结论加以诠释的,实际上,大部分关于笑的理论都把重点集中在“滑稽”、“笑话”或“幽默”等更易处理的相关范畴上。此外,笑的属性被规划成了三种理论,其中优越论和乖讹论最初并无意解释为什么认知到优越性或乖讹会使人产生这种被叫作笑的生理反应。缓释论倒是直面了这一问题,即原本用于压抑情感的精神能量会以某种方式转化为身体动作,其本身便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
死透气了12-06其实材料略单薄,但不愧是玛丽·比尔德,功力真是深厚。期待自己有学生做笑的社会学研究。
-
殷顽民10-12每一章的主题都值得进一步展开,懂拉丁文的话阅读体验可能更佳
-
雾凇10-17探讨了笑在古罗马文化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以及通过笑所反映出的古罗马的社会秩序、等级关系等。偏学术,不过作者尽量表达得轻松点,感觉可以再深入一些。书的实际内容,跟刚看完书名和目录之后的期望,有点差异。
-
虾米12-28前半理论综述,后半案例分析。体系紧凑,分析严谨,处处见出比尔德招牌式的思辨风格:相关材料的创作主体和对象仅限于男性精英,材料载体多为文学等文字资料。因此关于“笑”的分析只能囿于“读”而非“听”,其学术上的困境可想而知——我们只能不失逻辑地推定甚至假设何时、何地、因何而“笑”,笑点的机巧及其“笑果”,等等。某种意义上,此书提出的问题要比它解决的问题多得多。不过,我们同样能够确认的是笑在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它既强化又质疑了统治结构,且极具反讽式地告诉我们:笑是人体最不可控的自然反应,独裁者“对笑的管控恰恰象征着专制制度的‘非自然性’,即使它们的形式再温和也依然如此。”
-
吴情09-22从笑的角度进入古罗马,恐怕也就玛丽·比尔德有这个能力、胆识和笔力。如果我们将笑理解成一种社会建构的文化规约,体现了权力运作和话语的生产,那么, 书写一部古罗马的“笑史”还是有可能的,尽管其中不可避免充斥着“或许”。
-
usless10-21也很多离题之处,就笑的根源着墨不多,倒是关于笑的历史
-
Jabberwock01-07刚开始以为是古罗马笑话集,读了才知道其实是通过笑话研究古罗马社会文化结构的。君臣、主奴、男女、主客、人兽etc不同关系之间的“笑”具有不同规则,是微观权力网络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古罗马的笑文化更是塑造了现代笑话的形态。几千年过去,人发笑的机制依旧没有变,即便是古老的笑话依旧能戳中现代人的笑点,所以可以在现代笑话里发现古代笑话的遗迹,可惜除了《爱笑人》残篇之外其它古罗马笑话文献未能完整流传下来。记一个自己看到的笑话遗迹:阿兰·摩尔的《致命玩笑》结尾小丑对蝙蝠侠说的笑话,其实在好多国家都有相似的版本,甚至侯宝林相声里都讲过这个段子。
-
小p10-13很有趣的一本书,让我们对古罗马的想象更加生动活泼。
-
Bear10-28有趣,更多是笑的历史,不是原理。读到各种笑的不同词,感觉还是中文扩展性更好。另外居然找到了郭德纲双胞胎段子的出处
-
陆钓雪de飘飘11-22《诗学》第二卷讨论的是古典学说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或者说是古典学说中的“圣杯”),而且它已经被极度神秘化了。有些不走寻常路的人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还有更多人则对书中的内容好奇不已,还讨论起修复的问题来。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在现代的一部畅销小说里还扮演了重要角色:《玫瑰的名字》是一部构思精妙的神秘小说,作者翁贝托·埃科在书中再现了这本失传之作当初是怎样被毁掉的;与此同时,这本书还展现了笑的力量——它可以作为反抗专制权威的武器,让人们得到解放、得到对抗极权的勇气。故事的高潮来临,在那间凶案屡起的中世纪修道院被火焰吞噬之前,那个痛恨笑的图书馆员将这部亚氏著作的最后一个手抄本付之一炬。埃科一方面展现了中世纪的教会权威对于笑的恶感,另一方面也体现亚里士多德《诗学》第二卷很可能便是“笑的古典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