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
读书评论:
-
别西卜•喵一07-22一般来讲像我这种连药品说明书都能读得津津有味的人是不太可能对着一本社科类书籍犯困的,但这本书真的……让人昏昏欲睡,虽然某些关于近代全球化背景的段落有表达出犀利观点,但大部分内容还是乏善可陈。
-
南堇安07-28跨越数百年的加勒比地区史。相比于后半部我更喜欢前半部,大航海时代真的让人心潮澎湃啊。
-
Sharitia09-104星,全景的加勒比通史,时间和地理都很散,但是至少把整个地区的脉络讲明白了。我倒不觉得枯燥。
-
Jimmy4708-09喜玛讲书一、哥伦布来了:西班牙帝国征服西印度群岛二、殖民地血泪:银矿、海盗与奴隶贸易三、奴隶的反抗:废奴运动、海地革命与美洲独立战争四、美国阴影下:后院、冷战与旅游天堂
-
横转中子星07-04本书并非是对加勒比海地区的国家历史沿时间叙述,而是着重讲述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与欧美之间的关系。从哥伦布到西印度群岛至今。这一地区一直受着欧洲国家与美国(在20世纪之后)的影响。这里国家林立,一个岛就可能是一个国家;这里也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你可以看见世界各地的文化与融合;这里的国家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富的流油,有的入不敷出。除此之外,本书有着丰富的冷知识,比如:①甘蔗的原产地在巴布内新几内亚的东部平原;②圣尤斯特歇斯岛是承认美国的第一座岛岛屿(尽管是一个巧合〉等等总之,尽管本书的有些内容重复与混乱,本书也不失为一本了解加勒比与欧美之间爱恨情仇的不错的书籍。
-
玻璃离子水门汀12-06到最后几章文笔越来越好了,尤其是讲加勒比的总角、旅游及其背后。特立尼达出生的V.S.奈保尔在加勒比地区游记《中途航线》中写道:“历史的中心是成就和创造,而西印度群岛什么也没有创造出来。”在旅游业背景下,这话也许是对的:加勒比海岸是保持着“原始美”的天堂,游人很容易认为西印度是无历史的群岛,因为乌托邦徒具空间而否定时间。倘若将新世界视为如此,你就不会去认真思考为何那里有贫穷和不义,而只去憧憬永远在微风中摇曳的棕榈树,以及随时有仆从给你的酒杯里续上朗姆潘趣酒。游客走马观花地看看那些岛屿与繁盛的植物,而每个岛屿的特点都会被淡忘,每个人种的传记最终都会成为记忆的缺失和遗忘的迷雾。只是,事后脑中乍现的火花就像穿透迷雾的斑驳阳光或突然出现的彩虹,在某时某刻顿悟卡彭铁尔比下加勒比消逝的脚步...
-
Ichi11-19我有时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在受苦受难,为什么我这个饱汉不知饿汉饥的还在沉溺于死去的白人特权阶级男子的概念游戏
-
shumi204-22历经百年独立、民主奋斗历程的加勒比地区,为何至今鲜有成功的范例?从殖民地脱胎换骨成为文明强国的,似乎只有美国一家?
-
Y04-05相对是简中世界最好的入门加勒比史了,视角相对集中,资料相对翔实,但是比较割裂,没有横向视角,比较遗憾
-
培根漫步02-26不喜欢这种通史,简史类的,以后还是慎重下单。
-
重金属海王星09-12已购2021.NO.134“索·恩”系列值得纪念的的第一本。如副标题所指出的,年代距离今天越远,就越语焉不详,关于一开始的模样几乎缺失了,而加勒比群岛们整个的历史摆脱不了欧洲,还有个大漂亮国的直接影响和干扰。因为第一次接触的部分实在太多加上叙述有点碎片化的倾向还有岛实在是太多啦,感觉很多东西没有记住,虽然确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全书沉重了98%左右最后的有几页突然展示了岛屿们的文化音乐节日和风情,突如其来的心驰神往了,啊,这苦难却又迷人的加勒比。
-
战斗时代08-22入门书籍,胜在写的通俗。不过加勒比地区对同性恋的保守态度倒是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
奇士07-29译者貌似不通西班牙语,部分译名不地道,如Portobello译为波托贝洛,通译波托韦约;Valencia译为瓦伦西亚,通译巴伦西亚。加勒比的历史不过是欧洲在这片地区的投影。
-
char09-11与同主题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比起,本书用更详实的历史细节还原,让读者自己从中厘清脉络。这不仅仅是从欧美争霸宏观角度述说的大历史,更是从原住民、黑奴、混血儿,从矿产、甘蔗、烟草、咖啡、毒品的小历史。被枪炮和病菌殖民的加勒比地区,由于其资源的丰富被欧美压在脚下轮番压榨,成为资本主义崛起的垫脚石。
-
维舟12-26与前些年那本《加勒比海地区史》相比,有一些更丰富的细节,立场上虽然同样反殖民,但更具批判性,尤为强调当地的“克里奥尔视角”。“帝国的十字路口”这一隐喻本身就突出了加勒比海地区开放、混合、杂糅的近现代史特性,不过最终作者似过甚其辞地坚持了这一点,拒绝相信它在世界格局中已相对边缘化。译文流畅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