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艳史
读书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10-07按需。“这不只是一部电影史,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一部文化史。它为我们精彩地展示了传统电影研究与发生在一个历经政治巨变、重省自我的上海的一系列变革之间的交汇。本书中文版曾于2012年出版,此次作者对全书做了修订,并增补《侯曜,格里菲斯“热”于中国早期通俗剧的文化生态》等三篇相关文字,进一步阐述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的复杂互动关系。”
-
o.ho11-13史料极其丰富,很耗心力的整理工作。美中不足是觉得论述逻辑不很清晰,加上我不太喜欢学术黑话和过多概念缠绕......
-
格鲁米01-09精装增订本2019问世
-
LarryWho07-28观感和《社会主义与“自然”》中讨论喜剧的那章出奇的一致,如果说外国理论运用于中国电影的过犹不及并非理论错乱,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是否影片文本自身展现了其对于这种阐释的“不服从”。当然,张真提出以现在僵化的艺术观点去看待二十年代原始影片事实上是一种暴力,“白话现代主义”就是对具身化-美学-工业重新整合的尝试,这种尝试值得钦佩。
-
灵锤煮海10-08华章在文首。中间有些琐碎硬伤,如《玉梨魂》并非改编自《茶花女》;六合并未明显针对天一。有些论述颇为牵强,《红侠》“开口”的大特写与说书传统联系起来太勉强,新的史料已经动摇了此论断。历史观有待商榷,近五年文学和艺术的社会史等视野下有效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书中历史的不可知论。书中信息量较大,但不少是常识性内容,若回到历史现场,论述可以再精细。翻译加分。
-
十六04-20第一章几乎通篇的白话现代主义和本雅明,理清了白话性的理论和历史脉络,将白话现代性理论纳入电影研究来书写电影史,对于早期受限于意识形态的的电影评价有突破,尤其是对武侠电影、软性电影的“正名”。但各章缺乏连续性,断裂感严重,以及这样的文本分析是否过度解读?
-
艾古古06-04很可惜没有买到英文原版。史料非常丰富,可作为resource book,省去了大量搜集资料的时间。关于有些人提出的过度解读,其边界非常难界定,甚至可以说是伪概念。目前尤其西方学界虽然也许还存在争论,但主流基本可以说已处于后作者中心论的时期了,甚至对于历史的研究都从客观趋向于主观。“有说服力的解读”和“牵强的解读”也许是更好的表述。已最严谨的方式做“过度解读”或许能让作品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
-
怪谈游戏01-18无疑是让人羡慕的学术写作。电影研究继以语言为中心构建理论模型后的新走向,抛开局限于电影本身的狭隘,和之后符号学转向后的现代电影理论的种种阐释,感觉今天延续的也是这一趋向,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的。读完之后觉得某种程度上就很福柯嘛,本质的思路之一还是说电影作品与所处时代在一个共时性系统中所分享着同一套运行机制,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映射。
-
维舟12-194.5星。从电影和都市文化的现代性体验入手,全面质疑、挑战了早先那种陈旧的革命文艺叙事,提出“白话现代主义”,由此伴随着对“旧上海”文艺的重新审视。简言之,本书可说是基于新理论,对电影为核心的上海都市文化遗产的再发掘、再阐释,以及最重要的,全面的价值重估。
-
一起睡觉12-10张真爬梳史料的意义功不可没,在极其有限的影像资料面前,在国产老电影保存工作不周的条件下,在官方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束缚下,搜集整理资料填补历史空白,重写早期电影史的努力,叫人肃然起敬。史料的选择上值得商榷,引用的史料大多不是第一手材料,而是经由他人转述当时情景印证历史,其中引用最多的是胡蝶、包天笑、龚稼农的回忆录,纵使当事人记忆力惊人,隔了许多年回首昨日,当时当日的场景犹如影像历历在目,当事者也难免不会依据主观意识将记忆按照自身需求作出适当修改,以回忆录佐证影史的方法失之武断,但也是出于原始材料的匮乏不得已而为之。《银幕艳史》的框架结构松散,章节铺排尤为错乱,上下章节之间缺乏必然联系,学术话语堆砌成山,引申而出的诸多概念存在未经阐释和分析的现象。不过,在论文完成后,还有增补意识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