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中

读书评论:
  • 姜小白
    11-25
    智能手机给了我们更多的自由,但是从中也产生了一种灾难性的强迫,即交流的强迫。如今人们与数码设备之间有一种近乎迷恋、强制性的关系。在这里,自由也化身为强迫。社交媒体大大强化了这种强迫。归根结底,它源于资本的逻辑。更多的交流也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本。加速交流和信息的循环就是加速资本的循环。尊重文化的被消解,高中生能理直气壮的仗着愚蠢去批评教授,整体性的自我剥削比被剥削更有效率。
  • 野又鸟
    12-02
    韩炳哲这套哲学杂文读起来真是蛮爽的,不长,也深刻,文笔极好。被割裂的、汇集而不聚集的、自我凝视的人,自愿自我剥削和自我暴露,自以为拥有自由,实际身处以超交流而喂养的数字透明监控时代的全景监狱。两个最有价值的启发:一是让我再次意识到自己对公共事务的隔绝是一种责任的逃避,二是让我思考了手机即时交流的弊端。不仅会产生“交流的强迫”,或许也是异地恋破裂的催化剂之一。分隔两地的即时交流让情感琐碎化,这种琐碎与共同生活的琐碎完全相反。前者因缺乏共在的时空而令人倍感寡淡虚无,即使彼此再为契合也难免隔阂;而后者虽然也会带来疲惫,只要彼此合适又处理得当,更多是记忆的酝酿和爱意的积累。或许这种情况能在即时传输技术的发展中得以缓解。
  • Colar
    06-05
    数字时代的不安之书!
  • 克柔
    10-23
    这个译者是研究马尔库塞的那个程巍吗?怎么还有一条译者注引自百度百科。好像除了罗兰巴特本雅明海德格尔,韩引用各位理论界实红都是为了说他们outdated =_=……这几本抄抄金句差不多了我觉得bug太多
  • 余颜
    04-16
    颇具灵光的随笔集,主要引用对象是海德格尔和 Flusser ,后者在作者任职的柏林艺术大学有个人档案馆,国内几无研究。全书中最有锋芒的观点几乎都是 Flusser 提出的:「数字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手的萎缩』。」「非物质未来的人不是劳动人(Homo faber),而是游戏人(Homo ludens)。」从此处又拓展到农民与猎人的区别。可惜被引最多的那本书没有英译……
  • 尼不可
    04-04
    一如既往的精炼 这本的系统性不强 更像是杂文汇编
  • 见识城邦
    03-22
    数字媒体时代的群体狂欢和孤独个体之镜像。“扫一扫”跟扫没有任何关系,渐渐远离大地的我们,是否仍有力量的来源?迷恋于数字化的主动和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在被监视中迷失。也许已经没有“我们”,只有“群”。韩炳哲的《在群中》以其一贯的犀利,带给我凝视深渊的勇气。
  • 史高治
    03-18
    全景揭示信息时代弊病与危机的一本小书。除了列举数媒时代对于传统社会诸多方面的破坏以外,作者也给勒庞的“民众”概念、福柯的生物权力等等旧有概念进行了信息时代的更新解读。对沉醉于数据和信息之中的民主社会来说,人的原子化导致的话语和公共空间的丧失可能还是最致命的——数据安全的议题之所以能够在德国获得如此广泛和热烈的讨论,或许也是源于他们对于来之不易的民主社会的重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公共辩论的热衷吧
  • mlln
    10-15
    恐怕我和作者不在一个频道,所以觉得他锋利而武断。但值得一读,因为足够锋利。对了,还有四天广播回归,豆友们再忍忍。
  • 莫西
    11-18
    大型批判 然后就没了。我则第二天还在要互联网公司恰饭。
  • malingcat
    04-05
    薄薄一册,十数小节,思辨性杂文,升华前人见解,对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弊病解析透彻,但一样束手无策。“群”的方面似有可商榷之处。
  • 鋼の錬金術師
    02-25
    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社交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韩炳哲反对这种被数字化了的生命。“推特革命”“脸书主义”这些时髦玩意儿甚嚣尘上,实际上它们导致了社群、公共空间的坍塌,也慢慢地侵蚀了政治行动的可能,妨害了政治议程的公正。数字化交流激发瞬间的冲动性反应,民众变成了一个数字化的马蜂窝,这不是大众,不是集体,甚至不是群体,而不过是一些被相互隔离的个体,不足以称为“我们”,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主导力量,不能筹谋未来,因为他们深陷当下。数字群是一个破碎的整体,而我们正乐在其中。
  • OHCEDD
    09-15
    这本书就是作者的感想小集,虽然不乏警醒的句子,但不能当作严谨的思想作品。作者对网络群体的定论其实还是存在一些偏见的,比如拿微博上的粉丝群体就可以反驳他笔下的“只有个体性、丧失集体行动的力量”的网络群体。另外作者一味强调网络对现实各种属性的入侵和侵蚀,却也忽视了现实对网络的影响,比如资本和政治权力是如何干扰网络群体结构的(这一点真的很值得分析,不知道有没有相关研究),最后,看得出作者对人类世界的未来是非常悲观的。
  • 白岛风和
    04-22
    当人们说话时不再注视着彼此的眼睛,谎言就产生了
  • 流憩
    08-02
    好书,有观点有内容有启发,看看如今的大学教材,便知当下大众心理学与传播学研究的滞后。本书关于现行传播形式和媒介的思考发人深思。数字媒体的及时性、匿名性消灭了事物的负面性,信息在其中累积叠加,人们用点赞转发投票计数。失去了叙述和他者后,我们沉溺于与自我的单纯关系,离开了土地的秩序,没有经验可言,思想、精神和真理难以存活。所有过去未来都变成当下,当下的绝对化消灭了时间牵制,Big Data当上了Big Brother。在数字的全景监狱里,我们在自我剥削,也在自我监控,每个人都是Big Brother,每个人又同时都是囚徒。
  • Laputa
    03-16
    升级版的麦克卢汉,引入了福柯、本雅明、阿甘本、海德格尔、卡夫卡、黑格尔等资源来解析数字化,尤其是大数据化带来的精神政治统治。网络的传播是数据的交换,无法形成叙事,没有他者,群体靠去除否定性的正能量和点赞聚合在一起。彼此监控、自我监控,甚至发展到万物对人的监控(物联网),人的自由终将消逝。
  • 把噗
    03-15
    韩炳哲继承大韩民族博采众长的优良传统,没有深度,没有自己的东西,有的只是包装。
  • FakeFake
    11-15
    他的作品都很武断,但武断得挺爽快。不宜作为终点信仰,但适合作为思考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