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读书评论:
-
LaoBai03-28提纲挈领,旗帜鲜明。尺度难得,回味深长。
-
陈赖汉11-29这本不厚不薄的书或许不能告诉你在冷战的几十年里都发生了什么,但至少可以让你知道这几十年这个世界都大概发生了什么。
-
nob05-22一天结束这本书实在是囫囵吞枣,特别最后两章。这本书非常概括地的讲了二战中同盟国的共同利益和互相的嫌隙,这些都一步步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主线是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人,他们的决策和心理,其中写赫鲁晓夫的印象比较深。作者的叙述能力很棒,从宏观背景切换到具体情景非常自然。开篇由奥威尔写《1984》作引子,书中穿插了几次冯古内特的话“事情可能就这样发生了”,最后提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许可以看作冷战语言——推测作者是一个有趣的、喜欢读小说的、课讲得很精彩的历史学家。
-
猪头妖怪06-25热核武器出现后,战争已经不再成为政治的工具了,因为国家的生存要求战争不再发生。而冷战的对峙状态,对美苏双方产生的影响是大有不同的。对于苏联的领导人而言,一个充满敌意的外部世界提供了一个借口,“没有这个借口,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统治苏联;没有这个借口,他们不敢对人民施暴;没有这个借口,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说服人民做出牺牲。”而对于美国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在他们追求国家安全和维护自身原则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调和的张力。最终,难以避免的结果就是,什么是在国外允许做的和什么是在国内允许做的,这两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了。然而,苏联的垮台最终是从内部开始的。就像里根说过的那样,他们曾拥有几十年的时间来建立自己的合法性,“但是没有一个政权能够冒险实行自由选举。用刺刀培植的政权无法生根。”
-
insanis05-17看完发现冷战根本没完,叶利钦联合苏联高层把戈尔巴乔夫搞了,俄罗斯弃车保帅继续寡头。中国蜕变二十年成为专制资本主义国家,美国走上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老路,马克思的预言还没有实现就已经被滥用后丢弃。不会有核战争了,但大家一起在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流行病、人口过盛、全球变暖里艰难沉浮。冷战让权力找到了新的对抗和剥削方式,人更隐蔽地被杀死。作者把冷战史分主题串了一遍,很会写,清晰易懂,令人兴奋,有的地方笑出鹅叫。就是后半本翻得太烂了!!看几页就打瞌睡。(最后,文化层面的解构终还是没能解构权力。解构本身都不能是答案了,消失的是找到答案的理想本身。)
-
厨子04-26与祖博克的《失败的帝国》属于两个角度的探讨,但二人对勃列日涅夫的领导风格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可能祖博克探讨的角度更多的是检讨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为何失败,而加迪斯是站在了苏联肯定会解体这个命题的角度。在书中,加迪斯关于“武器”的定义、使用武器的规则、核战阴影下的国家关系、以及双方的互不信任造成的零和游戏等等,真是值得细细品味一番。正是在核时代确保了双方都能互相毁灭的条件下,大国之间大的战争才无法真正发生,多么具有讽刺性。回想那个时代,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大家都笼罩在核阴云下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不同阵营的人们都在彼此较量各自的制度优越性。人类,一个多么高贵又多么卑鄙的群体,愿世界永远和平,也愿修昔底德陷阱永远不要发生在现存世界的两个大国身上。核战阴影永远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
蒼然04-24一场谎言的竞赛。意识形态变成新的愚民宗教。中国从中受损(领土不完整,以投名状形式亲身参与每次战争),也从中受益(相对有转圜余地的安全空间),当然,冷战从未结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虎嗅蔷薇微微笑03-21作者好像站在两个对骂的邻居中间,做一个欢乐的吃瓜人
-
大甜甜~~02-01作者是一位叙事大师,尽管确如很多人指出的那样,立场过于明显,而且后半部分的翻译要差一截。我读得最滋味复杂的是第五章,美国在冷战后其实逐渐走向了马基雅维利主义,阻挠意大利共产党的胜利,中央情报局的秘密行动雇员数量,从1949年的302人,增加到1952年的2812人,并且在海外还有3142名。这些秘密行动不仅仅代价高昂,而且明显破坏了美国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很多原则。这恐怕也是今天美国人在介入世界事务时最尖锐的矛盾之处。“阿连德对美国而言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吗?很难这么说。”(p.178)这本书对我的一个启发,就是重新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理解了新中国之后的很多决策,尤其炮打金门,原来是世界冷战格局下的一步棋而已。
-
飼虎02-17全书亮点颇多,但既然此书定位是非虚构类而非学术类,那么必然会考虑到目标受众的口味及迎合的策略。全书非常强调意识形态对抗,两种理想的对峙。采用大量苏联与东欧档案,这一点非常棒,但解读的角度却是出乎意料的老套。以上导致本书在终章之时,读者只觉得作者在以娴熟的技艺勉力证明此种意识形态优于彼种意识形态,林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的“必要的作恶”。(心好累。不要认真。)
-
Fal Conde05-06把威尔逊吹的和神仙一样 新鸨味道浓郁
-
月亮吃糖08-27从意识形态来解读冷战的作品不计其数,多半是些老生常谈,本书也不例外,七个章节分别对应:概述、核武器和卫星技术对战争的遏制、意识形态斗争、失控的联盟与第三世界、目标与行动的道德危机、个人对历史的作用、冷战结束。比较出彩的是一二部分,对斯大林的刻画让我一度以为加迪斯大爷熟读孔乙己,对于我这个对斯大林知之甚少只存有刻板印象的人来说,倒觉得有点意思另外作者将克劳塞维茨著名的战争目的论与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战略联系在一起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分析角度史料丰富是本书一大优点,作者曾坦言无意于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但本书又不完全是一本历史著作,于是多见史料堆砌,缺乏严谨的思考和逻辑,勾画冷战全景的目的也没达到,活像高中生论文,从第三章分析意识形态开始就逐渐暴露出其弊病,加上翻译欠妥,内容变得不知所云,不太推荐
-
千江水映千山月04-051. 苏联领导人都是一群下三滥的恶棍,斯大林是个独裁者,赫鲁晓夫是个乡下棒槌,戈尔巴乔夫是个伟大的改革者 2.苏联专制,西方世界民主 3.共产主义世界就是一群疯子,民主社会政府都是理智精英。这么多年我第一次看到意识形态偏见如此之深的书,跟朱特那本午夜将至比起来,天上地下。一星差评。
-
印奥采05-22美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民主及共和党中央党校教授力作。
-
沉睡的青春02-08这算得上是一部很漂亮的作品,叙事维度和观点都非常凝练且清晰,作为初步了解冷战史的普及性读物很适合,翻译也很赞。缺点是倾向性还有些明显,对很多大国领导人尤其是毛的评价略失偏颇,不过这样的书能够上架,也说明环境越来越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