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读书评论:
-
哆啦大胖07-03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给读者提供了村上春树写小说的工作方式,这是一个顶尖高手做大项目的方法: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尽量积累经验和素材,就像往抽屉里塞备用的东西一样,然后,等待恰当的写作时机到来;施工阶段要一口气写下去,在这个阶段,要有工作纪律,每天规律产出,在村上看来,这个阶段,故事如何推进是作家不能控制的,作家能做的是用上自己日常修炼的文体;接着是修改阶段,村上把修改看得非常重要,他的作品基本都是改出来的。最后,在跟读者的关系上,村上把作品畅销的原因归结为:信用交易。读者相信他,愿意买他的小说,这就是一种信用交易。为了维持这种信用交易,村上付出的代价就是,必须精益求精去打磨自己的作品。
-
把噗06-29作为魔羯座的村上春树。
-
Sgt.Donuts07-13第一次觉得读起来十分不顺畅,甚至有点拗口;一直以来读的都是林少华译版,按理说应该早已习惯了他的行文风格,不知道是自己的阅读能力骤降,还是林少华老师这次打了折扣
-
MrSolo06-28流水账的访谈,关于如何完成一部作品的一些访谈
-
#暗蓝#07-10应该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访谈录,所以得去买本台版(摊手)
-
林微云06-28村上依然是我的薯片可乐
-
何适之07-05这本访谈录的定位绝非创作心法,但凡涉及到创作问题,村上总是语焉不详,或是自己忘记怎么想出来的了,或是一句“就那样自然而然发生了”。作者不解释自己的创作企图固然可以用“自己也不知当时为何这么构思”“一千读者眼里的哈姆雷特”等来搪塞发问者,但屡次这么干到底会滑入一种危险边缘:到底是为了读者好还是自己都没想清楚?相比起对谈创作本身的兴致寥寥,对于“坚持和自律”的创作习惯倒是从《跑》就一再重复不厌其烦。什么每天写上十页纸,无论有没有感觉都要硬写啦(这或许可以解释那些成书后无关痛痒的琐碎风景描写怎么诞生的)。正好近期在看《巴黎评论4》,对比之下,能看到那些欧美作家在访问者面前的诚恳是远远大于村上的,对于自身的局限性,对于自己的偏好与缺陷,都和盘托出。所以这到底沦为了一本来听村上大爷聊天的对话集。
-
看不见的城市07-14自杀七十团两星,这个约分式狗屎翻译真的一星都嫌多了,建议各位村上粉还是看台版吧。。
-
季蒹葭07-05访谈村上创作的之道,等于林少华出书翻译了《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
胡萝卜加油07-07别看了,不值得浪费时间
-
苇名菜菜籽07-14一星给机翻般的翻译。如果说以前网友对于林少华翻译的声讨只停留在文风上,我是愿意尊重的。但这本书基本的语句通顺都做不到,某些句子甚至到了让人读不懂的地步了。这是林少华本人翻译的吗?根据林以前的译作来看不至于差成这样。出版社校对都不校对,语义不明、莫名其妙的句子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版出版物中,不奇怪么?
-
麦子07-03被翻译逼疯的一本书。举几个例子:“有人适合成名有人不适合。痛快说来,我完全不适合。”“关键是要把(写作)技术组织和统合起来”“采访过后就要把录音带倒过来。让它在我本人身上钻一遍,”我靠,这钻一遍是穿山甲吗。。。。
-
Genevieve07-06这本书的翻译腔真的达到了阅读障碍的水平…对不起了林老师,这我要吐槽了
-
室内滂沱07-07对翻译大失所望。就算这个访谈确实也是一男一女,但内容是很专业的文学问答,川上未映子也是在日本文坛早就获得肯定的职业小说家,没有必要译成村上小说里男女对话的那种调调,这俩人也不是村上小说里那种男女,是两个文学专业人士在探讨文学问题,干嘛给他俩对话的语调加这么多戏。不是每个女性都像村上小说人物那么说话的,也希望翻译时能尊重川上未映子,她不是小说里出现的、让小说看起来更精彩的“客体女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人,访谈里她的问题也非常专业。故意往小说的那种说话方式靠,导致村上阐述自己的文学观的时候,那些话都有点读不懂。把访谈当小说译,这个理解出发点完全失败。
-
不是猪蹄06-30林华少真乃翻译界大咖名流,此书翻译得真乃举世无双,华语文坛可与之比肩者,无出其右。若是哪日村上摘得诺奖桂冠,斯德哥尔摩的殿堂里,必定也需要响起林先生的声音,至少就目前而言,他对于村上的推介在当今人类世界中举足轻重,力压各界翻译群雄,可堪千年难遇之才。下一本,期待他能比村上发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