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渡河

读书评论:
  • 聪的胡桃夹子
    12-02
    挺神奇&梦幻的小说集
  • /
    01-07
    喜欢《夜叉渡河》《最后一次变形》和《两夜》
  • 蓝河的风儿
    12-27
    中国卡夫卡...认真的吗...比《夜晚的潜水艇》里我苛责为儿童文学的那几篇还要儿童文学。因为本质上都是由一个幻想/奇幻梗生发而来的小说,很熟练地包了一个成人阅历的皮囊,但是还是逃不开内核的虚无缥缈。很奇幻,但...好无聊啊,没有一篇提得起兴趣。评论被夸的那几篇都没觉得多厉害...
  • 沈隱舟
    12-26
    还可以额,有种港片里水鬼的阴森感,但是用笔不够精简,老是要多写一两笔废话。
  • 21世纪初美少年
    03-02
    不知道怎么评价,只能说得到了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可以说路魆的风格是达达主义吗?“离间,破坏”,然后重组,正如刘亮程所指出的“捕捉到自然事物和人的精神关联”,发散着一种“独特的气息”。不过完整读下来,多少能发现一些重叠的原型,像处于死亡边缘的老一辈、烂泥扶不上墙的父亲、红杏出墙的母亲、既不兄友也不弟恭的兄弟、家庭的分崩离析、人的自私自利,字里行间散发着对人性的不信任。个人觉得《两夜》(“处于临界点的夜晚”)《最后一次变形》(构想有趣)《夜叉渡河》(是人可怕还是鬼可怕?)《山海经演》(喜欢“第三只手”的象征性)还不错。书名有一定迷惑性,小说集本身并非都是《夜叉渡河》般的怪谈新说。
  • 女青年王二狗
    03-01
    尚可,马华作家式的阴暗潮湿梦昧,马尔克斯式的象征和家族宿命,以及柯南伯格的荒诞与虫化,恐怖伊恩式的死亡气息,杂糅成这本小说集的基调。个人风格鲜明,集前代之所成糅合地很恰当,可要说新东西也确实不太多。另外很遗憾这本小说集中没怎么看到中式传统志怪的影子,虽然首篇《夜叉渡河》用了《聊斋》中夜叉国一篇做背景素材,风味却与中式传统无甚相关。
  • 策梦侯
    03-01
    仅靠光怪陆离天马行空并不能支撑起一个故事
  • 月船
    12-24
    同名篇最佳,鬼氣森森的。「人在他的故鄉裡,還存在另一個故鄉。」「渡河,就是歸鄉。」
  • 透明化
    03-14
    有些挺喜欢(夜叉渡河,红发阿金图,山海经演,两夜),有些不太懂,不太喜欢(几何关系)
  • 左唯
    01-31
    只有书名篇不错, 其他城市中的故事都像是泛在真空里的
  • 阿橘
    08-16
    看完第一篇就不想再读。不好意思,弃书也标记,实在有点被中国某些作家和水军们气到
  • 惊世骇俗古猫拳
    04-30
    癫和搞笑只有一线之隔 前四篇还不错 从阿金图开始就有点垮了 把虚浮的东西写不装逼真的很困难
  • 邓安庆
    06-08
    今年截至目前读过的最惊喜的短篇小说集,一定要加一星大大鼓励一下。语言成熟老道、干净利落,读来很愉悦。十个短篇小说,我把它们分为两个脉络:一个是与自身经历有关(祖父、祖母的离世、父亲与母亲的关系等),以现实的事件与感受出发,却不是“贴地”写,而是以此衍生出奇异的叙事效果;一个是完全与现实世界无关的虚构作品,无论是《最后一次变形》,还是《心猿》《臆马》《幻想几何学》等,写得飞扬而自洽,把控力很棒,时不时让我想起早期的麦克尤恩。
  • 幽燕卡夫卡
    03-31
    抽象派,有些情节的换砖甚至不是依靠逻辑,而是幻觉。记忆、梦境、精神病人,聊斋志异,元素混杂,传统的异化手法。诡异的氛围营造做得不错。语言精细,但略显刻意,嘴碎,喜欢用长句、形容词,偶尔带翻译腔,粤语亲切。异像中见人心。几乎每个人物都像是同一个人,文绉绉地,有文学性,但没有角色特点,异化而阴暗,内心充满罪恶和欲望。比喻写得特别妙,能抓住基本的特征和合理而飞扬的想象。《夜叉渡河》最好,世界仿佛被大雨包围,其它篇目一般。一种先锋的尝试。
  • begun
    01-19
    只有第一篇让我感到诡异和顺畅,后面几篇读不下去
  • 路魆
    05-23
    世界是符号性的世界,每篇小说对应一个符号。夜叉渡河三十载,一朝上岸落地行。
  • tuku
    06-05
    夜叉渡河三十载,一朝上岸落地行。
  • Mr Wayfarer
    01-18
    梦境、记忆、宿命、轮回、存在与本质、直觉与无意识、情结与曼荼罗。路魆的小说要求他的读者对这些概念有所准备,意味着这部作品对其读者是有所期待的。阅读过程不断让我回忆起当年着迷卡夫卡与残雪的那段时光。例如《最后一次变形》,简直是《饥饿艺术家》的姊妹篇,且与后者相比不遑多让。节奏感非常好,许多细节让人眼前一亮。各篇具有风格上的统一性,又各自摇曳生姿。显然这位年轻作家已经建立起鲜明的个人特色,又积极求变,不断探索小说艺术的更多可能性。在当代作品中读到这本书真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