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传

读书评论:
  • 普鲁斯特起床了
    12-23
    在飞机上读完。了解天才人物的一生,看他耀眼的才华和性情无疑非常过瘾。作者对奥本海默褒奖多于贬,光彩夺目的一面对于晦暗脆弱。搭建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是神秘的,也是有迹可循的。我揣测天才人物游走在技术、道德和政治的边界,由于过于游刃有余长袖善舞,从而对于道德和人格的修炼比常人有更多的自由余地,是面对复杂世故之后的主动选择,可以卑劣,也可以是高贵的。
  • amanda3513
    12-23
    20231223终于读完这本沉甸甸的书,它承载了奥本海默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沉重的一生。
  • 胡秃
    12-23
    伟人的普通化就是传记的意义所在
  • 吉吉范特西
    10-27
    美国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奥本海默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对西班牙内战的援助,反对暴君、纳粹、死法等,又基于人道主义助友移民、保友避审、控制核武等,在疯狂的麦卡锡主义时期,更显示其人格的高大。诚然,原子弹的领导制造是他最为人知的功绩,私生活的混乱也被人诟病诸多,但他思想的深远和胸怀的宽广,会持续照亮更多的人。
  • _yan
    10-27
    看完了,是天才也是普通人,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惊涛骇浪~
  • 星期六去散步
    01-23
    制造出可以摧毁数以百万计人类生命的原子弹之父在现实和政治面前能做的,也不过是用手压碎一个木质模型。
  • Hah
    01-25
    7.5万字,很久没读过这种大部头了。内容非常翔实,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 Ctrl+Alt+Del
    01-18
    终于读完了这部煌煌巨著,奥本海默太吸引人了。大凡独具魅力的人都是如此吧,优缺点都分外明显、毫无掩饰。700多页,读完又觉未读够。
  • Chen
    01-16
    终于读完了。看到了一位天才从年幼的脆弱,到青年时候的光芒万丈、少年意气,到领导曼哈顿计划的运筹帷幄,到最后晚景凄凉遭到迫害。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 Vanessa。
    01-16
    他的一生就是那个时代大而全还小而美的全部,不仅仅是关于美国的那个时代,更是关于曾经的那个年代,他就是那个时代所有的明确显现,在他身上,可以完美的看到人之所以为人的全部,成功与道德,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完美结合,他的矛盾,多才多艺,那种敏锐的直觉,让他成了一个注定将会被那些小人抛弃的君子,他的脆弱与复杂,隐忍与不羁,完美统一,让人由衷赞叹,是唯一的,一直都是唯一的,万中无一,无人可以与之比肩的丰碑,也是人类社会的良心所在。书涵盖的信息量太大了,可以多看几遍诺兰的电影,或者通读之后再去看诺兰的电影,就能深刻体会到,即便那个时代群星荟萃,他依旧是最耀眼最魅力无穷的那一颗。
  • 张天翼
    06-07
    补全了关于妻子凯蒂的部分。最惊心是死去的过程,一颗如此聪慧的头脑怎样迅速枯萎。
  • 下巴
    08-16
    他们憎恨你的原因是你不信他们的神,这就是一种极权主义的象征
  • ay
    03-15
    “如果一个文明一直把伦理道德视为人类生活的核心,但它对所有人都可能遭屠戮的前景缄口不提,只允许讨论如何克敌制胜,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文明?”
  • St0ne2o2
    01-31
    《追忆似水年华》中关于残忍的一段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想对自己造成的后果负责,但却一步步陷入了深渊。
  • 珀卡
    03-21
    要想弄明白政治是怎么回事,恐怕要比弄明白量子力学是什么更难。
  • 扭腰客
    09-19
    诺兰指导的新片《奥本海默》,以本书为故事蓝本,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戏剧化改编,但请注意,这是基于欧美视角的改编。对核爆及其带来的后果,奥本海默本人的真实想法已无从得知,只有后世的判案、翻案与再诠释
  • 萧湘
    09-03
    本书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可以说是一座宝藏。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传记的范畴,而是讲述了奥本海默与他所处的时代、美国社会。本书用极其扎实、丰富的一手材料,举凡档案、书信、日记、新闻报道,引领着读者回到历史的现场。站在科学与政治之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在服从权威与个人自由之间,在工具理性与道德正义之间,去了解奥本海默,一位充满了矛盾与自省,取得了伟大成就,却被时代浪潮摧毁的伟大人物。而这位人物背后的,那个危机丛生,斗争剧烈的二十世纪美国社会,也一并展现了出来。
  • malingcat
    09-03
    先看了电影,后翻的书。诺兰说这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宝藏”。从传记写作的角度,国会图书馆有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联邦调查局在25年间留下一万页档案,奥比与弟弟和友人的书信,此外还有当年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后来的无数非虚构作品,“一座史料富矿”,没错。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位密友、亲人和同事,所以本书获得2006年普利策传记奖,实至名归。由于正文有700多页,中译本出版时把注释放到了网上,书末扫描可读,要是当时印一个小册子一起发行,那就更好了——本书不是大众读物、也不是诺兰的注解,它是从史料中整理得来的。此外,电影要自洽,传记可留白,电影试图“解释奥本海默”,传记只是“接近奥本海默”,它没有交响乐队在耳边铺垫情绪,读者要克服有点闷、有点碎、没答案的障碍,才能听到奥本海默心中的砰然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