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是好女人的时候
读书评论:
-
lieerli09-21给她无可选择的命运,又让她在所有人眼中陷入愤怒和疯狂。令人恐惧的恶意。
-
孤独美食佳08-25对细节保持热情 用技术奇观代替故事奇观 带着情绪推进叙事
-
栗深林兮11-01恶心死我了,无法坚持看完!
-
绝对阿尔法10-15作者在构筑了一个完美的“苦难女性”的身份时,最后的立意升华至社会的困境,惩罚的正义性,与美元,与某种影响力!还有对女性抗争的彻底性污蔑!!作者还从侧面反应的女性困境,苦难的继承,社会环境下女性的抗争,是怎么被消声,是怎么被诬陷,而后又怎么退出“个人生命”的舞台!
-
Vijolnieks06-03读至后半部分,脑海中不断浮现《罗斯玛丽的婴儿》的画面。本书出版于1967年。电影于1968年上映。
-
黄不知07-11看得我脑子嗡嗡的。性格刚烈决绝的露西,她憎恶酗酒后暴戾无能的父亲,却在报警后被家人视为无情的异类;她想拯救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母亲,却敌不过母亲的反复怯懦,挡不了外公身为大家长伪饰的善意;她被半哄半骗地进入一段以性为名的初恋,然后因为意外怀孕早早进入婚姻,中断了向着梦想生长的人生;她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独立的家庭,却被丈夫的犹疑畏缩、夫家的强势逼得喘不过气。她成为斗士,去疾呼,去抗争,试图夺回人生的方向盘。她是一个发疯的女人,并因此走向死亡;她也是整个故事里唯一的正常人。
-
Vincent07-03结尾让人悲痛不已,仿佛某种“障碍物”被无声无息地铲除了。
-
Mushroom05-30这本像《遗产》的另一侧。父权下畸形亲子关系的笼罩,一种男孩永远想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冲动,虽然把露西写成女性。语言很精彩。不过有些强迫情节,可能男性不如女性实际经验更能感受到那种无力与空白,写得欠缺力度。不错的早期作品。罗斯自己在《阅》中提了不少辩驳,和后期无所谓女权的态度倒蛮不同的。挺意外。
-
Idlers Dream01-24阅读的过程好像是看了一部漫长的电影,最后配合what a wonderful world的音乐看完,奇妙的体验
-
momo01-01当一个女人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时她就变成了大众眼中的疯女人,可疯的不是她。这种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困境真是不想再看,读完我才是要发疯的那个人。
-
肆行无碍凭来去02-16罗斯的小说有一个母题:一个人费尽心机,得到了自己根本不想要的生活。
-
皮毛怪03-02有点刻奇。露西不该死,露西并不低于作家本人,她显然不该死,一个人物不应当成为某种例证和控诉的武器。作家使用露西到最后一秒。
-
阿巴厮08-05非常不罗斯的一本小说,完全的女性视角,讲述露西如何一步一步被逼到发疯,那种控制欲和绝望,歇斯底里又充满希望,在各种情绪中反复横跳,把家庭的悲剧来回对比和印照,最终的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
林中鹿藏01-17「我拒绝——我拒绝重蹈你的覆辙。」谁不是在这样的愤怒中长大的呢?十五岁的露西可以把酗酒的父亲送进监狱,却没办法走出自己的牢笼。在那团团迷障般的生活里,唯有愤怒让人清醒,她在即将进入新生活的时刻,被意外的怀孕拉回,寄望于丈夫罗伊,却在婚后清醒地看见自己一点点地从身上退却,直到死亡变成归宿。“好女人”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你要在好女人和人之间做选择,也要在好女人和希望之间做选择,更要在好女人和活着之间做选择。而男人总是有太多选择,他唯一没有的选择是当一个好女人。要始终对男人保持愤怒,对他们的装腔作势,对他们的自私自利,对他们的懒惰无能,始终感到愤怒。
-
Sebastian06-09果不出所料,63年离婚,66年此书出版…罗斯作品中叙事者的存在感一直很强,但这种和友人抱怨前妻的口吻还是少见,对露西的行为动机进行事无巨细的心理分析,并用大长句力求精准并不像是在塑造角色,而是将人物粗暴的介绍给读者——我告诉你,她就是这种人!最狠的是那句轻描淡写的结尾,如果说露西与母亲的对立是始终在自救的女性与始终在自毁的女性之间的拉扯,那么最后看来,露西的努力是白费了,母亲爱父亲爱得心甘情愿,也就怨不得威尔老爹总是给女婿机会了。露西很早就树立了与家庭抗争的意识,又不只局限于家庭,露西厌恶男人为自己打造的英雄主义光环,她善于识破却也放大了这一点,只要在罗伊身上察觉到一丝父亲的影子,她就会变得歇斯底里,这倒与罗斯“对美国梦的反动”暗合,如果始终以威拉德的视角呈现,这便是《美国牧歌》的前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