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口的陌生人(全新译本)
读书评论:
-
蛋蛋怪将军01-11还可以,感觉有点晦涩,但是语言还是比较生动的,不知道为什么。叙事还是挺完善、全面的
-
伯雍后身01-11总感觉有些凌乱,也不够深入和透彻。
-
禄禄12-26事无巨细地描写了鸦片战争前后的状况,改变了很多我此前的想法,入侵者、地方、中央的乱斗,暗示了此后数十年的格局,最后此书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
-
Zimu2302-15试图把中国近代历史和全球历史结合起来看的想法很赞,做了一次浅浅的尝试。
-
清徽02-15放在60年代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放在现在来说,至少肯定没有被夸赞的那么好,我也不是很喜欢这种风格吧
-
Catter02-04广州 三元里 团练 宗族 鸦片战争 ,外国的研究把上面几个名词串联起来。广东特有的宗族文化,通过抵御外国人进入而组织团练,形成了自身的区域自治。广东又是较早开埔与洋人通商的,又要贸易又要接受北京圣旨来抵制洋人。渐渐明白那时人的选择也是会摇摆不定,看不清未来,并不是我们本来以为的理所当然
-
凤凰血01-30比起正文,可能注释中引用的参考文献《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县志等各类文献资料,更让人感觉应该找来一读。
-
只能修改一次12-07降纬分析三元里抗英。
-
浅韵低吟12-09是翻译问题吗?读起来不太流畅。
-
刘小溪YO11-02本书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海外汉学家研究中国的著作,它以中国近代作为案例,通过近代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审视同一时期全球的冲突与矛盾。这个书名体现的就是近代中国的真实处境。大门口“代表离我们很近,人家已经上门了,而我们依旧觉得他们是“陌生人”。我们根本不了解对方,甚至有一种疏离的关系。已经上门的“陌生人”和我们对他们的疏离本身其实是相对矛盾 的,恰好说明了19世纪末我国和西方世界的真实关系。作者以1841年间的三元里事件为开端、之后不断衍生出新的社会现象,最终引发了此后20年间的一系列震动华南的问题——如团练运动、太平天国叛乱、秘密社团、宗族争斗和反洋人运动等——这一切组成了中国近代变革的一个关系重大的序幕 。
-
花小王是我12-011.虽然有时间线,但是读起来还是有点错乱。2.清政府真的弱鸡。
-
某羊11-12由于“陌生人”(西方)的存在,亦由于“屋内”(天朝)情境的变化,“大门”虽尚未开启,但“门把手”已然扭动——这便是魏斐德在本书中为我们呈现的1839-1861年间中国南方社会的情境,亦是鸦片战争之于近代中国的意义?作为一部60年前由一位博士撰写的毕业论文,本书至今依然可以推出新译本,已然说明了它的价值。如果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那么本书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厨师魏斐德用相当有限的材料做出的一桌品类繁多的创意试吃品——质或量上虽皆有些许不足,但却足以为其他那些更为年轻却同样富有才华的专业厨师们指明道路、提供启发,甚至赋予破除思想枷锁的动力。也正因此,阅读本书所能够获得的,不仅是一个关于近代中国“开始”的故事,更是近代中国史研究这一“故事写作”的“开始”本身。
-
玫瑰骑士11-25叙事没话说,就为啥感觉这大家的博士论文没有期望中牛逼的感觉,当然若是以年龄论…二十几岁的作品那就不能属实太苛责了。
-
绛浅03-15“大门”可以理解成是“广州”,亦可理解为传统中国的帝国体系;而复数形式的“strangers”,则是那些在帝国体系之外窥视着中国的形形色色的挑战者。其中有来华的夷人群体,也包括太平天国这样的“对自我维系的华—夷帝国专制主义(Sino-barbarian imperial despotism)”的挑战者 ,还有“广州”以外的叛乱势力。此外,“陌生人”的定位会随着利益的变化发生转变,“大门”内的人也在“陌生化”外来者。事实上“陌生人”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西美尔和戈夫曼可能都对作者有影响),“大门口的陌生人”也是热度依旧的课题。作者不认为三元里村民对英军的攻击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的产物,而更多地源于对“陌生人”的恐惧和抵触。由此,否定了传统革命史观叙事中对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过渡溯源。
-
雨霖铃04-28千头万绪,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满人与汉人。富人与穷人,中国人与外国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商人与农民,这波浪潮起了,那波浪潮又来了,谁能永立潮头,所谓团练,所谓太平天国,红巾军,风光一时,三个月就被拉下马。老实种田的农民和暴乱翻动的暴民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忍到忍无可忍,就是不要命的时候。三元里是混乱中的阴差阳错是真的,数万民众自发抗敌也是真的,烧杀抢掠的流寇是真的,官府无能只能自保乡土也是真的,地方主义和宗族是真的,汉字和文化也是真的,吾土吾民,自我封闭的帝国最终还是被打开了。
-
闰闰11-13如同同一时期的其他区域历史一样,感同身受的屈辱。整体国力无法抗打击,只靠肉盾是无济于事的,不是一个维度的世界,只能默默承受,况且内斗还各种羁绊,最后广州人也接受了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