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遗忘的一切
读书评论:
-
一只懒猫。02-02是一本关于父亲逃亡的书,回忆战争是每个人的伤痛,即使没有亲历战争,但是由他们的经历汇聚成故事,二战后的西里西亚成了一片人口稀少的土地,一片被战争清空的土地,这不仅缺活人,也缺死人。
-
沉疴01-10同样是寻根题材 文笔和内容深度不如《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
朋友侬放心02-15战争的阴影覆盖在头上,一直延续下去,久久不能消散。
-
桂公子02-27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想到一句话“为了纪念的忘却”。历史是什么样的?首先是关于我们的父辈祖辈的,看起来是家族史,却是活生生的历史,她看似是在以重走父亲逃亡之路的形式去回忆一段被我们遗忘的历史。我喜欢这个很特别的写历史的方法,不是客观的数据,也不是宏观的叙事,而是面向活生生的个体的苦难的呈现;不是对大人物的歌功颂德和缅怀,而是对曾活在历史长河中如尘埃般渺小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故事的记载。
-
希望01-18角度挺新颖的游记非虚构,有些看《重走》的即视感。对于侵略者的后代们,他们是如何看待父辈祖辈的呢?这确实是个好问题。过去的或许还没有过,或许仍在发生。文章中对于战争的残酷确实表现了不少。不谈论集中营的沉默祖父,对战争异常敏感的祖母。战争无论对于被害者还是侵略者的人民都如同恶魔一样不断吞噬。当第四代孩子游历故地时,它的阴霾才逐渐散去。愿人们不再杀戮,山谷里也再没枪声。
-
陈钢01-12这次逃亡的是德国人。俄国人打到了西里西亚,这里战后划给了波兰。德国人开始逃命,作者的父亲当时九岁。法西斯发动了战争,这尽人皆知,但没有哪个国家能说自己干干净净。波兰人与俄国人,俄国人与乌克兰人,乌克兰人与波兰人,以色列人与波兰人,无尽的争执。灰烬下余烬未灭,人们在那里煽风点火,好像没人担心熊熊大火会再次燃起。
-
布诺03-20(共306页,205千字)关于战争,关于逃亡,重述是为了不被遗忘。但另一方面,亲历者往往不愿多言半句,那些关于苦难的记忆。
-
朝颜在游荡02-26在历史巨轮的倾轧下,作为被盖棺定论的“罪人”,如何面对失去,真是个难题。
-
FRANCOISE_02-19展览无意做感性的流露,它躲进了理性之中,仿佛理性是接近苦难最好的方式。布展人在策展时已经确定了主旨:这是一段过去了的苦难。逃亡,驱逐,这是一个满是禁忌的话题,展陈既中规中矩又小心翼翼,没有任何出格的内容。
-
祝羽捷01-16克里斯蒂安娜父亲的故乡——位于三国交界、历经多国争夺的西里西亚的玫瑰谷。在20世纪初,西里西亚陷入德波争端,最终1945年,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这个地区的命运再次悬而未决。克里斯蒂安娜的父亲在这场历史漩涡中逃亡,家族命运因此改变。75年后,克里斯蒂安娜踏上同样的途径,以550公里的徒步之旅,探寻家族过往,记录在《我们遗忘的一切:重走父亲逃亡之路》一书中,试图理解和超越家族历史的阴影。
-
新星出版社12-19【“我是难民儿童的女儿”】堪与阿列克谢耶维奇媲美的作家,以女性视角审视战争的纪实作品。尘封半个世纪的黑暗故事碎片,缄默不言的家族历史,驱逐,逃亡,背井离乡,永失家园……几被遗忘,但每家每户都曾经历的过往。打破主流叙事,重现东欧的矛盾与断层。
-
把噗01-19好书。德国版“《中国在梁庄》+《重走》”。
-
momo03-01造了一艘载满沉重回忆的船,结果投向了小溪之中。
-
豆包子豆儿呢02-25当我们只盯着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损失,自己的痛苦的时候,很容易会忘了别人也曾有的损失,曾有的痛苦。选择权和决定权跟所谓真理一样总被少数人掌握在手里,承担后果的则总是什么也没捞着掌握过的大多数人。所以,我们究竟在历史里学到学会过什么?还是只能沉默着假装不记得了而已?
-
坐觀千江月01-30比较少见的记录德国普通人因战争在德国境内逃亡的书,个人看来,作者重走路上的经历比重走本身更有价值。而本书是对无言的父亲最好的记录,父亲不想讲述痛苦的历史,那么就把自己对此历史事件的体会和收集到的历史碎片,作为对父亲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