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伊莎贝尔

读书评论:
  • 晴日共剪窗
    05-09
    循着曼陀罗的轨迹画出一个个同心圆 与其说一步步接近伊莎贝尔 接近关于她的尘封的真相 不如说接近“我”的内心
  • X
    04-26
    寻找结束了,一切故事都有残留。“生命总是讽刺地打量我们,因为它就在那儿,固定、不能改变,而我们却生活在变动之中”,来自天狼星的波兰作家去澳门、那不勒斯、瑞士寻找葡萄牙人。
  • 大粗腿
    03-02
    意外的挺有意思。伊莎贝尔作为一个典型的伊比利亚人名,几乎可以看作是葡萄牙的化身,塔德乌斯与其说是在追寻一个名字,不如说是在追寻一个关于葡萄牙的迷思。曼荼罗的同心圆召唤仪式也很美妙。
  • 如愿
    06-11
    消解了一切可能赋予的意义
  • 08-19
    摄影就是生命——内在、固有的生命让自己在某个瞬间袚補捉。生命总是讽刺地打量我们,因为它就在那儿,固定、不能改变,而我们却生活在变动之中。于是我就想,摄影就像音乐,可以捕捉我们无法捕捉的时刻,我们曾经是什么,本应是什么。在这个时刻,我们无法抵抗,它比我们更正确。
  • 小鹅妙妙屋
    08-01
    想起多拉布吕代,重要的是去寻找,能不能找到,这并不重要。
  • bayonne
    04-30
    阅读的体验像坐在一只小渔船上,有微微颠簸的眩晕感,周围是星星投下的光斑,独处在天地间想一些哲学问题,觉得随时能和已经离去的人对话。
  • 何言哉
    11-04
    虽然最后步入玄妙,但文字感觉太好,叫人沉迷,并相信有确凿的理由再读一遍,再读一遍
  • 乙左左
    10-19
    前半部分在实处,追寻伊莎贝尔也有着侦探小说的意味,甚至中间已揭秘,也许是这个谜底的可行性,使得我不太喜欢后半部分的那种迷离感,澳门的部分有着东方式的神秘感,这可能是作者想写的部分,只是这种自我救赎直至最后都没能把小说带回现实。
  • 狗蛋星
    10-31
    那地方恍如梦境!追寻“身份”的主题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莫迪亚诺,个人认为塔布齐处理得更为诗意,结构属于不耍小聪明但很精巧那类。因为故事的氤氲感,总让我感觉两脚踏空,像伊莎贝尔一样
  • 迷雾中跳舞
    02-01
    重要的是去寻找,能不能找到,这并不重要。
  • 已故的阿粒茄
    02-10
    这场寻找救赎的旅行,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果,但正如书中所写,“重要的是去寻找,能不能找到,这并不重要”。塔布齐在“说明”里写到,时间会侵蚀生命中的遗憾与执念,但不会改变它们,塔德乌斯到达曼荼罗的圆心时,一切都归于虚无,关于伊莎贝尔的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却又相互矛盾,她早已离去,又像一直留在原地,塔德乌斯不再执着于寻找伊莎贝尔,但他能否与自己和解,是否会在自己的星辰里安息,没有人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伊莎贝尔挥舞着白丝巾和他说永别,而他连说再见,也是用藏在双腿间的手和她告别。
  • 犀牛大哥
    02-12
    作者的最后一部小说,很棒
  • Summerisabel
    04-17
    “远过去时、近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实在不好意思,我不懂动词的时态。无论哪个时态对我来说都一样。” 小提琴手的这句话如同整本小说一样,时空凌乱错落,因为时间本身就是永恒,也是虚无。关于书中的寻找,重要的并不是找到,而是自我的救赎与解脱。PS. 我已经好久没有过一口气一天读完一本书了,还学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词saudade,对痛苦与甜蜜的过去的怀念,同时又带有宿命般的忧伤,因为这一切已不能再真正地归来。
  • 糖罐子
    01-29
    书里有一节是一个女萨克斯手,对着她的歌单从app里找到听着读完了,觉得这本也有一种萨克斯的调调,有点缱绻,有点倦怠,有点虚无,有点无休无止又戛然而止。
  • 01-11
    塔布齐生平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葡萄牙追寻之作。
  • Francesca-CY
    01-07
    塔布齐2012年病逝之后出版的遗作《寻找伊莎贝尔》中,写作风格更凸显了一种梦境、游离和神秘的色彩,混杂着懊悔、怀念和幻想,他之前书写过的主题会再次出现。塔布齐的文字简练,背景恢弘,画面感很强,时空设置繁复、精美,仿佛一个个电影片段剪贴在一起,拼出一个葡萄牙女人——伊莎贝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