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死亡
读书评论:
-
清川江上的米格10-16庞大而又呆板的苏军对抗训练有素的芬兰军队。在山地作战却盲目使用平原战术,前期后勤根本无法满足作战需要,作战计划指定仓促、过于乐观,任用大量无法胜任职能的指挥员,对作战的实施完全抱着满不在乎的心态。这就导致了苏军的惨败,第44步兵师全军尽墨就是证明。山地、雪原作战使得装备优良的苏军无法发挥其在装甲和火炮方面的优势,苏联步兵战术又呆板僵化,这正中芬兰军队的下怀。苏联的胜利完全是消耗战、资源战的胜利。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是考虑问题更要全面:希特勒没有看到苏芬战争关于地形和资源的对比,以为苏联军队不堪一击,发动了巴巴罗萨,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狗厅03-18朱可夫不愿写入回忆录的内容,怕是都在这里了
-
白云山人11-07史料没有注释出处,看着捉急。大量堆砌的史料和番号,只能形成一堆真实的流水账,看不出作者的独到思考,像是干巴巴的纪事本末。
-
Jenny00703-03本书作者虽祖籍俄罗斯,但在讲述苏芬战争的各项细节与战事方面并未偏袒本民族一方。对于战争中苏军所表现出的不足、慌乱、盲目自信,甚至是个别高阶军官的临阵脱逃都如实呈现。同时,针对芬军的各兵种部署以及他们的作战防御计划与实施、战况分析等,也给予了相当中肯的陈述和评价。从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马伊尼拉村事件,挑起事端,继而于11月30日不宣而战,直到次年3月13日双方协商停战。在这短短的105天的冬季战争中,双方均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和损失,而围绕“曼纳海姆防线”的战斗尤为艰难……可以看出作者竭力以中立客观的角度去呈现整个战事,但译者在第153页中突然冒出来一堆“俄军”、“俄国人”的字眼儿,对应整本书中的“苏联军队”…令人瞬间出戏了……
-
何大宇子04-05一线视角和整体战争进城两个视角讲故事 但是战略背景 政治这些没有写。
-
沉默07-141939年苏芬战争独自成书的比较少见,也许是芬兰太小,战争太无关大局,关于这段历史也就在许多二战史的书中被草草带过,未有详尽的记述。此书具体到双方众多营、团番号的战争记述虽详细却难免琐碎和枯燥,附录的地图也不是插在相应的战役处,无法起到应有的引导读者对内容理解的作用。穿插的个人回忆就生动许多,可惜难以改变书的风格。苏军的惨败虽有轻敌的原因,但斯大林大清洗对苏军指挥系统的破坏造成指挥无能应是根本的原因……书中对苏军伤亡的百分比让人印象深刻,一场战役下来,师级单位只剩10-30%,可见伤亡的惨重程度,由此可见人海战术的残酷!
-
颤抖的企鹅12-28战斗的过程总像流水账般枯燥,最好看的果然还是战士们的回忆录。记录和平之日的那几篇尤其精彩。
-
有静则美06-21鹅国人写的一本干巴巴的资料汇编。战斗背后的内政外交一概没有。虽然引用了不少个人回忆录,但是情感上干巴巴的。黑白图片还行。作者为了写这本书自学八年芬兰语,也算不容易。
-
德意志的仰慕者01-09听着芬兰颂看完的,芬兰军人做好了他们的本职工作,向泰帕烈和其他地区为了芬兰领土完整而奋战的英雄们致敬。
-
岁岁一床书03-08不是战略战役视野的论述,侧重在战线前沿的记述,很详尽!
-
中世与近世之间06-14重在论述战役过程,但细碎的军队番号人名地名武器装备型号等等基本将叙事变得极为枯燥乏味,作者立求客观立场,因而多处引用苏芬两国士兵的回忆,但缺乏深入分析基本变成了材料堆砌,说实话哪怕只有泥足巨人中的寥寥数语作为总结也会显得稍有深度。
-
紫心银翼08-13也太流水账了抄了一遍资料?
-
赖怀普09-28作者极力追求客观中立,到最后反而变成了资料汇编,其中琐碎冗长的部队编号与战争过程读起来简直昏昏欲睡。此书虽然记载了冬季战争的全过程,却只是停留在初步的史料收集方面,却几乎看不到作者本人的评价与思考,缺乏对战争背后潜流的探索。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回忆录,这一点值得赞许,引文比正文有意思多了,尤其是苏芬和谈后双方战士的回忆。另:第156页居然翻译有“苏制雷锋帽”一词,未免太出戏了。
-
Die Katze01-09叙事精彩,其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