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想象

读书评论:
  • 漏船载酒
    01-12
    文学是一种假想的真实。阅读圣经和神话是阅读其他文学的前提。日常语言是机械式的陈词滥调,它使我们向着群氓漂移,文学的作用是通过想象使我们与这种倾向斗争,站在真正的、永恒的人类文明一边。
  • w
    11-28
    引人入胜的文学课!一口气读完,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原著初版于1964年,今天读来并不过时,只叹相见恨晚,如果更早一些年头读到这本书,对文学的理解应该会减少许多盲目。
  • 这不是一个橙子
    11-13
    “培养想象”既是为文学正名,也是寻求现代教化的可能。弗莱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入手,提出人的心智三种主要态度:认知/分离;实践/生活;想象/愿景。最后一种对应文学语言,它是一种关联性表述,在修辞格中通常表现为比喻。其动机就是一种将人的心智同在它之外的事物进行关联,并最终进行认同的欲望。(p21)但文学并非是生活经验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它有特定的程式。作家在特定程式中训练后会形成自身特有的对形式的感知(sense of form)(p28),程式使他们将情感和体验从自身当中释放出来并融入文学之中。(p34)批评家则会从程式中感受到“作为整体的文学”。读者不仅能从文学中找到认同感,还会区分出他们不喜欢的世界。文学带来的想象世界意在培养宽容,让我们体察从天堂的高度到地狱的深度,而不至沦为人云亦云的群氓。
  • 书香辟雍
    12-09
    我在写青少年树读营文案和计划,没上心读此书,看到书中三个点,照亮我。第一,摆脱工具理性“铁笼”命运(想到《了凡四训》);第二,残缺的人性(接纳人性的弱点,成为本自具足的人);第三,不够坚强的道德理性(意志力品质)。
  • 皓月
    11-10
    说白了,文学结构具有不断的重复性,如何理解和发展,就是想象的创造,基础在于多读几本书,你就发现无非是传奇、喜剧,悲剧、反讽。
  • 蒋不清就多读书
    12-14
    语言的三个层次。还需要在读几次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吧。
  • 看不见的城市
    01-28
    3.5。文学课不至于吧(虽然比起国内某些以文学课或诸如此类之名的书靠谱多了),其实大概可以算是弗莱对于文学、对于自己研究的一种随性但又所编排的思考?
  • 孟冬
    02-02
    感觉就像想与人分享文学批评的愿望在这部作品中实现了一样,一口气读完像和弗莱交谈了一晚上。曾经想过的问题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写了,甚至还唤起了我以前关于圣经与文学的直觉。也意识到一位批评家的爱。批评不是辨认作品的程式,也不是指认文学的相似性游戏,而是“将文学同社会及文学本身具有的不同语境联合起来的活动”,他提出批评的重头部分是教育,囊括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各个层次,小头是评论,将文学介绍给公众,更小的是学术研究。比起在常规和范式间不断引领社会进步的科学而言,文学总被冷落,弗莱从语言在社会建构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想象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文学属于人们建造的世界,而不是人们看到的世界。这种文学具有改造社会力量的观点与他提到的马修阿诺德一致。最后一讲的结尾有种文学之于社会美好想象的悲情。
  • 呜噜呜噜回
    03-13
    “巴别塔是人类想象的作品,它的主要元素是词语,使它崩溃的是语言的混乱。”没想到能在文学读本中上一堂公民教育课。作者在书中区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可见的客观世界,一个是想象的世界。后者才是每个人生活其中的真实的世界,它不仅关乎我们做过什么,更关乎我们能再做什么。想象是智识和思考,是理解和创造。借助想象,我们可以在传统文本中看到文学的所有范式,可以察觉广告和官话中语言的腐化,可以抵御专制控制和群氓的倾向。因为“当我们在斗争时,我们就站在了真正的、永恒的人类文明的一边”。
  • HasleyVan
    03-03
    相见恨晚的一本书…简单明晰,掷地有声,可以看出作者很敬畏文字,好喜欢里面的观点。每一次阅读都是对“作为整体的文学”的一次触碰,文学的核心故事就是试图找回曾经的伊甸园,建立对世界的认同感。有时想想也许一开始并不存在伊甸园呢,但是世界对整体人类来说就像母亲,从生到死,寻找这种认同感就像亲人之间的感情,搭建出“人的家园”让人觉得存在多少还是有些意义。
  • 一卷残书惹夜归
    03-02
    作者对语言有三种划分,即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实践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文学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进而让我们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避免偏执,走向宽容。这使我想起美籍伊朗裔作家阿扎尔·纳菲西的《想象共和国》一书,应该是对《培养想象》一书最好的注脚——通过阅读构建起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伊朗用来抵抗专制,在美国用来抵抗物欲。
  • 02-20
    在好的想象中共同回到地面,才能建造天堂。
  • 木木夕
    02-23
    感觉内容应该是五星的,但是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本身就理解困难,有些句子车轱辘讲来讲去不知道是要讲什么。不过排除那些句子,这本书仍然非常精彩,本书联系文学和现实生活,从心智的三个层次:意识和认知的层次(自我表达语言)、社会参与层次(实用技术语言)和想象的层次(文学语言)开始,分析了文学和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文学理解和写作以及核心的培养想象。感觉对写作有很大提示,做了笔记,剩下的更多的是哲学的思考,对文学对自身对社会,这是一本值得详读的书,有机会找原文书来对比着再看一看,也许那些不得其解的句子就能明白了
  • syngisjaki
    02-08
    作家少有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唯一有价值的灵感是能澄清写作形式的灵感,而它更可能从已经拥有某种文学形式的东西里得到。
  • 素女子
    03-21
    本来想写个书评,只怪自己目前阅读量太低。这本书,还需要我阅读更多文学书籍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读它,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但就这本书而言,它给了我一些关于文学是什么,文学的脉络,文学之初,文学和心智的关系,和语言的关系,等等的知识。让文学体系在我脑海里又有了一次搭建。
  • 荷尔德森
    03-12
    精彩。经常在大江的书里遇到Northrop Frye的名字,终于读到他的书时,感到激动又亲切。这本小书写得特别好,厘清了关于文学一些基本又重要的问题。受益匪浅。作为读者,读到这样的书真是幸福。
  • 卢西安
    03-31
    来回翻了两遍划了好多线,不错。
  • Klisis
    03-23
    想象可以对抗程式化至上的现实和越来越具有迷惑表象的宣传机器。我们所有人心中都有想要向群氓方向漂移的部分,这种情况下我们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同样的事情,因为除了我们压迫或憎恶的人,每个人都彼此相似。每当我们使用词语,我们要么在同这种倾向进行斗争,要么在向它屈服。当我们在斗争时,我们就站在了真正的、永恒的人类文明的一边。
  • ALTAZOR
    03-18
    自由是练习的产物。关于文学类型的阐释在《批评的剖析》里讲得更深,最后一讲振聋发聩:巴别塔是人类想象的作品,它的主要元素是词语,使它崩溃的是语言的混乱。神话说,最初只有一种语言。如果有这样一种语言的话,它也不是英语、俄语、汉语或任何普通的先祖语言。它是人类本性的语言,使莎士比亚和普希金都成为真正的诗人,赋予林肯和甘地同一种社会图景。只有我们愿意花时间在闲暇时聆听,它才会发声,并且它只会以一种无法为恐慌所听到的低音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