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试毒者

读书评论:
  • NuurJannah
    04-21
    又看完了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拖了太久。所以,到最後兩個曾經那麼愛的人,卻因為不能分享過去而分離,這難道不是愛情的悲哀嗎?我們只能向前。卻不能回到從前。看到結尾90年世界杯的時候,恍恍惚惚,以為時間線錯亂了。原來,比失去愛人的是,我更不能接受她的衰老。
  • soloye
    09-10
    我怀疑现在都还在这样的工作
  • [已注销]
    08-15
    同意豆瓣的一评论,觉得其实主角的有些行为真的怪怪的,让人感觉无法接受
  • MYHDREAM
    01-06
    真实感很强,作者对于心态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
  • 晓畅
    07-21
    对于这本书,我很认同另一位豆友的评价:好题材与平庸的写作。试毒者这个题材确实是新颖的存在,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试毒者”这个职业,第一反应就是古时候帝王旁边都会有一个太监……(话说,以皇帝/皇子身边的试毒者的视角,进行小说创作的应该还没有吧~)“试毒者”这个职业只能存在的特殊环境、特殊人物身上,就像这本书,背景是二战,人物希特勒。但是关于“二战”主题,描述者众,所以作者抓住“试毒者”这个拥有真实原型人物的小众视角,是很好的切入点。但是以主角为切入后,展开的群像铺陈以及爱情描写,却有点乏力,至少没有让我满意。上一次关于世界大战文学的阅读体验是《巨人的陨落》(一战背景),明显人物塑造较之这本更加令人深刻。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总是有着洞察人性的野心,但是也容易强行深刻。
  • Ehdn~
    09-27
    【藏书阁打卡】和很多人一样以为这是非虚构文学,不想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再加工。书中讲述希特勒试毒的最后一个幸存者所经历的故事,其他十四名女孩都已经被枪决了。但对于处于战争中的人来说,又何曾存在幸存者之说。当采访95岁的德国老人玛格特.沃尔克(也就是书中罗莎的原型),回忆当年时,她认为:”个人生命已经死了,那段历史将她毁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到的食物不是美食,而是随时赴死的生命赌局。战争的惶惶不可终日,尽管活下去是那么不易,但强烈的求生欲让罗莎做出的抉择,对党卫军的情感依赖。后来与丈夫的再相遇,丈夫对她的误解。都无法去指责什么,战争的残酷,因为在生活中唯一学会的就是如何生存下来
  • 安之若素
    07-16
    作者几处冲突描写可圈可点一.关于罗莎的人设问题:1.真实中透露着讽刺意味 希特勒曾经认为雅利安人是继承神志之民族,地球上最优秀的人种.而作者设定的罗莎是和希特勒有着同样“高贵纯种”血统的雅利安人,却因为给希特勒做试毒员而无法摆脱战争带来的伤痛而变得讽刺。2.受困于道德与生存双重价值标准下人性的困境。前面罗莎回忆跟丈夫相识相爱的场景,到后来丈夫参军失踪。为了活着,她在纳粹军官那里找到“归属”,发生了一段所谓的“婚外情”,罗莎的人设是不完美的,这不正是战争带给人的悲哀之处吗?二.关于生理与心理的变化冲突:从最初生理上本能的渴求、恐惧到最后变得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人的欲望越来越大,一方面是酒足饭饱后的满足感,一方面是试毒后害怕死亡的恐惧感,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将人向两端不断地拉扯、挣扎。
  • emlsf
    07-15
    装帧满意。被女主反复的自我诘问搞得头疼,然而战争就是如此,惶惶不可终日。
  • 卿和
    07-04
    其实我特别不能理解、也不喜欢罗莎的人设(虽然罗莎这个角色是在真实人物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么说可能有些冒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人的抉择往往不能以常理评判,但罗莎的诸多举动让我完全无法接受。作者的叙述方式也让我很困惑,零碎又欠缺逻辑。总之,如果是想了解部分历史,姑且可以一读;如果是作文学上的评价,就不推荐了。
  • 紫夜蓝夕
    07-16
    装帧真的好,内容有些梦呓一般的穿插,让人阅读中略微迷茫。但是题材还是很吸引人的,3星半吧。感情在这本书里就像个陪衬,在战争的背景下,任何感情都显得卑微而迷茫,但是我们又无法脱离感情,不可缺失它而存在。只能说,战争真的残酷。
  • 伲凹
    07-17
    【藏书阁打卡】「+」作者从真实的故事出发,将其裹将起来,改头换面以每日餐厅周围的人类轮廓,试毒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罗莎的爱情故事为料做成小说,从封闭环境中,试毒者间的联盟、友谊和竞争(会相处融洽吗?),半开放环境中的罗莎的“出轨”爱情(会是一段罗曼史吗?),开放环境中最后的相见(会是个美好结局吗?),层层展开来(有种慢慢解枷化归释然的意味),品尝起来,还是弥漫着一种人类欲望关系的味道,面前那脆弱的女人的历史,强壮许愿青春的暴力,竟又会让人有一种处于与恶相拥边缘的偶发性内疚感。(或许真的影视化会更好些吧)
  • 熊七xxx
    07-22
    本书由真实故事得到启发。在每一天都可能走向死亡,看不见明天的太阳时,人的选择、人性又该如何衡量。
  • Sakura、
    07-13
    比较失望,拍成电影或许有的看?
  • 追逐时光的尾巴
    07-20
    【豆瓣鉴书团】《希特勒的试毒者》读后感:战争是残酷的,它让人回到的最起始的动物阶段,爱情会被摧毁,家庭会破散,友情会成为记忆,罗莎她也不想背叛,她也有愧疚,但是那人性最底层的欲望,和失去爱人的悲伤,让她不自觉的去找一个慰藉,然后会把感情位移给别人。她是痛苦的,最后丈夫活着回来了,但是爱情没有,不只是他们无法开始,还因为丈夫有了新欢。这不怨他俩,这是战争的错误,分别几十年,经历了愧疚,羞耻,爱情回来也是小概率。想到之前朋友说的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现在看来,爱情在现实面前哪有简单二字呢!
  • 枣枣枣
    07-29
    (2019.104)首尾呼应的地方的确让人产生了一种一晃很多年就这样过去了的感受,最遗憾的不是昔日的患难友人早在战争结束后就各奔东西,也不是曾经缠绵不已的丈夫在战争中失踪后再也没有机会和妻子相见只能重组家庭,而是罗莎·绍尔与格雷戈尔再次相见时,罗莎有苦说不出却被深爱的人误解为一直封闭自我关系逐渐疏远。
  • 那希索斯
    07-18
    基于真实故事的改编。改编情节的高光时刻是:当世上只剩自己的时候,能从什么地方获得些慰藉便都可以,哪怕是党卫军的中尉。
  • Mere
    07-15
    战争是什么?没有血肉横飞、没有明枪大炮,罗莎的世界其实很简单,战争和她的联系在过去,妈妈死于轰炸;在远方,丈夫在苏联战斗;可是罗莎不同,日复一日,在这个小乡村里,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只是她有一份不凡的工作,给希特勒试毒,在一层层严密防护下,这并不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可是危险不只是事关躯体,还有一个人的内心。工作让人驯化,让原本厌恶希特勒的人安份奉献一切,让原本想念丈夫的人在丈夫长大的地方出轨。可是后遗症总会来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友谊、爱情、亲情,都会被剥夺。罗莎不是一个人,战争的结束只是开始,和自己的战争持续在每个幸存者的身上,有的人赢了,有的人输了,有的人始终在战斗,没有终点。
  • oholagapsong~
    07-10
    罗莎有一种奇怪的在战争时期衍生的冷幽默。结尾她和丈夫的那段对话让人泪崩。首尾的两顿饭相呼应,读完后后劲有点大。查资料才发现原来是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的小说。
  • SabotageYe
    07-11
    最近重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白流苏对范柳原的态度和感受转变其实和这本小说女主出轨党卫军军官那里心态很像。战乱时期大家泥菩萨过江,各处寻找依靠,但再怎么家道中落到底做人底色很难更改,所以要为自己正名化。她们都声称那是爱情。但白会告诫自己范本是浪荡子,罗莎则会通过想象阿尔贝特和其他女人的媾和的景象来说服自己离开他很容易。这时候哪有什么是非对错呢?如果道德真的能审判佐证什么,那战争本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