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准则
读书评论:
-
河影月01-18预约到了。明天就可以去取了。无论如何,还有书陪我。终于体会到这种感受,迫不及待想抱书涕零。2019.1.10 关于批评的叙述策略,幽默讽刺。2019.1.18
-
沉默如海01-12“如果是我写的该多好”
-
fishland07-29以视线作为线索揭开画面的迷踪,斯坦伯格让我们看到了美学研究和艺术史两种不同精神力量共存的面貌,没有固化对现代艺术的所谓“平面性”的定义,他既不耽于形式感的封闭,也不依托文本意义的单一,而是将观看者引向更多的规则,有时是万有引力的打破有时是身体内部的流动曲线,美的演变在创建也在自我怀疑,最后斯坦伯格会回到爱欲、个体的感情中,很多篇文章是回应当时艺术评论的保守与禁锢,也在一种长期形成的视觉规则(如具象的素描)与文化偏见(如身体、空间)中突围。毕加索一篇长文从物体的多视角到共时性再到空间中视线的汇集折叠,经由不同时期的画作演变塑造一种音乐性与空间感。要感叹他的图像识别与对比的能力以及对图像空间的想象,在解体中达成统一。赞同他说的如果你停止了解释,你并没有停止投射,你不过是不经意地投射了更多。
-
G_Horsius04-12施坦伯格抓住了格林伯格用以区分”老大师“和”现代主义画家“的”错觉“概念,他指出”艺术被错觉掩盖“只是格林伯格的主观构想,艺术始终在突破错觉、甚至利用错觉强调自身。当我把格林伯格的艺术史观,迁移到戏剧领域,来论述从现实主义戏剧到现代主义戏剧的转折时,我也曾经疑惑如何处理施坦伯格这样的批判。所幸即使在这一点上,艺术史也是相通的。虽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强调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与观众的”错觉“,清除剧场中的“戏剧性”等等,但是瓦赫坦戈夫非常敏锐地指出,斯氏建立有机真实的手段,本质上也正是一种剧场性的手段,即强调戏剧艺术自身的手段。所以格林伯格-施坦伯格的关系,正对应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的关系。此即理论的辩证发展。
-
董斜川04-08妈的,所有图片都弄成黑白的了,扣一星。
-
RainesJ11-27属于是不能一口气就看得完的
-
unidolphie06-02完美吧大概 目前最爱的艺术史作者
-
Sunny08-08不懂艺术和艺术批评,所以看了个热闹。这本大部头学术著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并喜欢上了罗丹的雕塑。
-
血源2出了吗?08-29读了150来页吧 确认自己现在已经完全对上世纪现代艺术的评论麻了 (想到前些年去了那么多博物馆看了那么多原作读了那么多导览真的可以了歇了吧现代性
-
Gouerwa12-13谈论艺术批评中的另类准则(调和形式主义批判与图像学)、毕加索的同时性绘画、罗丹的雕塑和劳申伯格的平台式画面等文章很有趣,也很有启发,但大多数短篇显得一般。
-
枫03-19跳读主要看了比较理论化的几篇。施坦伯格的“另类准则”其实就是对自罗杰·弗莱以来的形式主义艺术史的批判,特别是对在他看来是形式主义最激进形态的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的清算。在施坦伯格看来形式主义片面强调形式美感的重要性,以至于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式的教条,要求画家只关注形式的自律,这背后是一种康德式的自反性,就好比人要用自己的理性来反省出自我理性的限度一样,绘画也必须通过纯绘画的特性(即形式)来为绘画划定限度。在格林伯格看来,走向平面性是现代艺术的根本特征,也意味着绘画终于实现了自足。可在施坦伯格看来,首先走向平面性并非现代艺术的本质特征,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所有艺术都不过是要反映时代和个人的情感、思维特性而已,其次仅仅强调形式也会让绘画索然无味走向封闭。合适的艺术史要兼采各种方法之长探索背后的精神。
-
木容日生09-18文章合集,毕加索之后的章节于我没啥营养了,大概不是面向大众的写作吧。2020.9.18
-
之然06-15塑造我们灵魂本质的未必是生养我们的人,更可能是我们尊崇热爱的人。喜欢“老大师们”这个称谓,我们站在先贤的肩膀和尸骨上触碰浩瀚星辰眺望混沌远方。大道通衢的意义与范式由祂们确定,我们无法进一步登峰造极,于是便想出种种鬼花样另辟蹊径消解。反正艺术是一场审美行动,又不是动辄千万人头落地的社会革命,狂想亦无妨。
-
祝羽捷03-25在艺术史和艺术批评震荡的时候,有了施坦伯格的《另类准则》,对形式主义(尤其格林伯格的二元论)不留情面地批判,指出了它的局限性。他对毕加索的辩护和Jasper Johns的分析很好看。
-
練る11-07施坦伯格的写作方法像是领着读者摸索前进,不过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学与形式主义分析中,这种步行所书写的纸面不再是海德格尔的林中小路,而是一条路阶——这条路阶既繁殖着艺术与社会、内在与外在的差异 ; 又标记出艺术史内部在对断裂的生产中以殊异准则维系的连续性。优雅而危险,这使对施坦伯格的阅读有种令人充实的耗竭感。
-
穸苑花深无地01-08Leo Steinberg Clement Greenberg,Harold Rosenberg , 美国文化三伯格
-
陈树泳09-11才过了50年,其中的许多观点就已经过时了。不是艺术过不过时,而是施坦伯格的思考有些表面,或者说他没有什么原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