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视力

读书评论:
  • 卡涅林那
    01-20
    读完之后我觉得我彻底理解了梅洛庞蒂的身体观,真的,彻底理解。思路和结构都非常清晰,除了一处我仍有些不解:就是背侧流上的神经冲动和肢体的物理运动是什么关系?至少从镜像神经元来看不是充分的。一方面如果用注意力和动机来构成层级的控制,似乎是解释得通;另一方面无意识动作是否存在?如何解释?
  • 斯奇
    05-11
    借用老师的话,这本书适合希望去了解认知神经科学、对于脑与认知仅有初步浅显认识的人来看。而对于希望在该领域钻研的人,内容太浅。我属于前者。仅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外国人的逻辑确实不同于我们,我需要再看一遍大概内容与框架才能理解作者设置章节的结构。[4.8阅毕]
  • 子夜新荷
    05-26
    翻译好,译后记有用。
  • 黑色曼陀铃
    07-14
    对于外行不算太友好,很生硬但能看得出已经竭力使阅读难度降低了。收获很多,对于人类构造对于生命的精密由衷感到新奇。要好好保护自己不受外伤。
  • kismet
    05-26
    四星半。相比于一般科普书,只注重于一个内容:视觉的双流理论:腹侧流(认知)、背侧流(行动),因此内容十分详尽和深入,有案例有分析有实证有深化,夸张点甚至可以当作研究教科书不过我个人还是更偏好信息密度更大的作品(或者这个研究没有很好地吸引我)
  • 光影尘迹
    08-13
    标准六。双流视觉严谨实证的科普。0719始于中国石油大学,0813毕,读过1.0,计4h。背侧流,行动,无意识,短时记忆,速度快即时,单眼影响大,不受错觉影响,自下而上,自我中心,绝对尺寸;腹侧流,表征,有意识,长时存储,离线,基于场景,自上而下,相对尺寸。(李恒威,2017)1.2.3章洽谈症状,4章历史,5章技术,6.7.8章作用细节。内容上单从视觉平行双流系统介绍,但内含众多严谨巧妙的实验(对抓握和错觉印象深刻),对观点的实证非常讲究。而书中的框科普和扩展阅读都深得我心。但这本书整体上有所难度,不算好读。
  • 归野
    07-24
    第一遍不是那么惊艳,本书阐述所视并非所见。关于大脑视觉流存在两个部分,一个背侧流,一个运动流。全书更多在证明我们视力系统并非单一。属于科普书
  • 烤年糕超好吃!
    09-24
    有趣的早期研究 结合近年的视觉实证结论看会更有趣 但李恒威你翻译能不能认真点 你自己读一遍看看句子读的通吗 人看不下去真不怪内容好吧
  • reminder
    12-08
    对视觉失调典型病症的发现、研究过程讲得很细。缺点大概是太细了,后面反倒有些不足。
  • 刚会走
    10-14
    从书的内容来说,可以给个7分或8分。但是太啰嗦了,外国人的思维习惯也太不符合中国人的思路了。这本23万字的书,其实完全可以是一篇1万字或2万字以内的文章,这样的话就可以10分了
  • 廖芜
    06-04
    背测流VS腹侧流,运动视觉VS知觉视觉,无意识与有意识的视觉分野使得我们在讨论人是如何行程适应性行为和基于记忆做出决策的方面的研究都要扩大到两个层面同时考虑才性啊。(不知为何相比于其他神经科学科普书不太读的进啊。。。)
  • 小淘气
    11-06
    90+,结合案例,提出了行动中的视觉,这不同于观看时的视觉脑(表征),一个是基于自我,一个是基于环境场和格局;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读序言的时候就让我感受到j. j. gibson 的影响,第148页果然。腹侧流的视觉脑让我们逼近世界之真实,知觉恒常。
  • 大旗虎皮
    07-19
    挺失望的,就是一段一段的介绍。
  • NADPH
    04-22
    长评夸完这个书,再说说担忧。大部分脑功能成像研究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都是建立在“认知减法”基础上的功能定位,即设计一组实验任务,同时包含基线状态和实验状态。除了所研究的特定认知活动外,实验状态和基线状态在其他方面的认知成分都尽量相同。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即使是非常简单的认知任务,也需要同时激活多个空间上分离的脑功能区。另外,双通道理论并不考虑模型的知识获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