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笺证稿

读书评论:
  • 滔滔孟夏
    07-12
    读了几本陶集笺注,各有特色,这本书的好处大概在逐句笺注,以陶注陶,能注意陶渊明用字喜好,但也有不满足的地方,述酒游斜川诸作都未能尽情尽意——至少感觉如此。大概陶诗还可以有笺注。
  • 非虛構
    10-0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揽薜荔讳谣诼
    08-06
    冲王先生的笺证来看的。
  • O
    01-03
    4.4。此本较好,以义衬义。注书要根据原作者风格特点寻找适合方式,不能千篇一律。作为典范的陶诗还是要常读多理解。
  • C大调
    09-30
    这部书带有一定的集注性质。相对而言,作品考证内容很少,更多地偏重于诗歌赏析,尤其是对陶诗的用字进行了归纳,从中可以见出陶公在遣词造句、用语修辞方面的一些偏好。此外,关于一些字的训诂,作者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 春夏旦夕之间
    05-18
    用一整个下午读毕(德哥说建议你把所有书当作快消品使用,前行吧 我会追随你/以本色前進,直到你變成正確,而窸窣的樹葉變得甜美,在鄉間走動,我會追隨你。”) 太迷幻的二次元体验。以心托物的充盈感 散而庄,澹而腴 瓦莱里评价:(陶潜)观察“自然”,把自己融进去,却无意耗尽自己的感觉 盖得陶公意旨看这个注本是因为手上只有这本。。不必求完美(“何不将我真本来!”)趁着状态好误读也是好的。案注看到阮籍庄周诗经楚辞的复调回声 那个古老的传统也使人泪涌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陶诗的异文问题秋水阿姨说得很(不)清楚了 歧路亡羊不可探那(看了一眼经阅毕《尘几录》恰过一月,时间啊——补记,陶诗将激烈(如喜悦悲伤愤世超扬)化为平淡,浓有大力。平淡表层之下的不稳定的震荡,“平淡” 即吸引域的隐喻
  • 田季琰
    12-03
    长处在排比辞例,以陶证陶,庶几旁推交通,举无疑滞。深于小学,故理校多有创获,训释虚词,亦多切理餍心,足药望文生义之弊(兹举一例:《命子》:“尔之不才,亦已焉哉!”王注云:“之犹若也。《责子》诗结二句:‘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与此结二句意近。”)兼事吟咏,故于诗情体会亲切。是书对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颇为倚重,几乎每注先引这两家,间及宋人汤汉《陶靖节先生诗注》、清人陶澍《靖节先生集注》、以及韩国车柱环《陶潜五言疏注》、杨勇《陶渊明集校笺》。作者另有《说“悠然见南山”》一文在慕庐论学集中,可参考。
  • 小龙卷风
    11-07
    2023年10月29~11月7日在电脑上读完。为了方便阅读,在胖弟弟上买了一本D版。有网友发现几处印刷错误,见豆瓣本书下面的读书笔记(“《陶渊明诗笺证稿》校勘”)。我也发现了多处错误,以后有时间整理一下再贴出来。
  • Fish!
    11-16
    陶渊明作为一个晋人,最怪的点是他几乎没有任何超出此世的体验。那个逻辑上统摄性的“道”或“理”在他的诗歌里是缺席的,佛教更是如此。“应尽便须尽”否了往生和神不灭,“夷齐在西山”嘲讽因果报应。进一步想下去,他的魅力是在于对抗,在不妥协。苦与乐,自由与不自由,“自然”与“名教”……《卜居》式的泾渭分明,哪儿有一点玄学人生观的样子?他的自然根本就不是那个老庄意义的自然,他只是喜欢这个世界原原本本的模样,又接纳了齐物论和庄学生命观的一部分罢了。《饮酒》第二十首到商山四皓就停了,后面不写。骂得很隐晦:你们这帮道貌岸然的家伙,在自己的庄园里喝酒作赋,奴客们供了你们吃穿不提,说自己“高蹈绝尘”,好意思么?
  • 新瑜
    05-02
    这些老学者脑子里是不是有爱如生啊,为什么随便一个词都能哗啦啦说一大堆诗出来?
  • 浆果与牡蛎
    03-05
    钉在椅子上埋头读了四天,房屋漏风,读得手脚冰冷十指不能蜷曲。
  • 或曰
    11-18
    很注意陶渊明自身的用词偏好与习惯,也特别注意与陶诗用词相同的魏晋诗歌的情形。这种工作在几十年前还是很费工夫的,现在做起来要便捷很多。难得的是王氏很重视陶诗的技巧与境界,对不少词语(诗句)也做出了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