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不信教问题
读书评论:
-
Rodriguez05-17上篇还是得以后有空看完巨人传之后再读一遍哦
-
Te amo09-22主要看年鉴学派式心态史的研究路数。个体心理主要从书信集、著作等纸质文献史料角度去提炼,同时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氛围(政治、文化、宗教等等)中去具体分析每个写作者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用这种语言结构或者修辞方法。但费弗尔突破了传统的方法,把视野扩大到了集体心理领域,这块主要分析了社会的心态结构,通过研究宗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法语中的概念和句法,后边涉及到了探讨当时哲学、科学和神秘主义的社会思潮对宗教支配模式是否有冲击作用。从历史编纂学上来看既描写了个体也分析了结构,但更强调结构对个体的决定和塑造作用,这也是法国心态史研究的一大特点
-
热心市民红小豆10-26Alec Ryrie在他有关英国宗教改革的论文里写道,atheist这个词在1553年就被创造出来。根据语义,atheist翻译成“不信教者”更适合。只看了本书的下卷第二部,费弗尔从个人生活和思想理论基础(哲学、科学、神秘主义)界定16世纪人信不信教,发现16世纪的人从出生到死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到宗教的影响;思想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与宗教对立的新思想,科学上的不信教更多是针对宗教中“宇宙万物依赖造物主”这一教义。费弗尔最后认为不应将现在的标准与16世纪相提并论,这会导致时代错置。
-
Antigonus03-28主旨很好,不过内容过于庞杂。下篇末几章非常精彩。
-
老头乐03-17以小见大,很好看。而且后半部分对欧洲方言中哲学词汇的对照真的非常实用
-
C.Y.10-05泛读了第二部分,作者以拉伯雷为中心,探究了“不信教”问题本身在16世纪的特定语义。他对拉伯雷的个人研究所做的准备工作可以借鉴。
-
沈惟潜07-23上卷让我五雷轰顶,下卷让我魂飞魄散(夸张了,如果不是抱着拜读心态史开山之作的想法,收获应该会更大)
-
sky liu11-15略翻了翻,作者文风挺有意思。关于任何不信教与无神论的问题,首要区分好宗教与神学的区别。哲学、科学、神秘学,皆归宗于神学,讲的是同一件事。拉伯雷也许不信教,但并非不信神学。然而知神学与否,于生活有什么关碍呢。神学很甜美,却也有罂粟花(一首策兰的诗,corona)的危险。克制啊,决定灵魂的星辰(马洛的跛子帖木儿大帝,笑)。忽然想从纯粹的玄思回到一些文学的技术论,比如说,拉丁语学习?文学是涉略知识的起点与终点。 / 近半年的神学痴迷,不过是别来老大苦修道罢了。
-
sunbrownpaper09-10费弗尔大师在此描绘了五百年前的人,与现代人思维是如此不同。那个时候没有不信教者。文艺复兴不是诞生了对宗教的警惕和理性之人。理性的时代还要等待17世纪科学之光。
-
八月08-24力荐吧。可作为教导在史学研究中容易犯时代倒置者的教材。费厄尔从宗教涉及的基本概念、拉伯雷的同时代思想家的宗教态度、《巨人传》文本、拉伯雷宗教思想的源流、拉伯雷所处时代的主导思想来分析拉伯雷的宗教态度
-
小p04-24只看下卷就够了,上卷纯粹讨论拉伯雷的部分太具体了。下卷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但总觉得作者写的比较玄,有些地方如果可以写的更直接、实在一点就更好了。
-
Ninthgirl04-20推而广之,这本书不只是讨论了史学研究的一个年代错置问题,而是要思考关于一个概念模糊的边界问题,像列为斯特劳斯讨论的生与熟的概念,有了熟才有的生,比如后革命文学中挥之不去的革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