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恶臭

读书评论:
  • @氯雷他定8899
    12-19
    挺喜歡讀這樣的微觀史,1858這個特殊年份,發生的事情交叉着,匯集成這樣特殊的歷史。狄更斯的料很多哈哈,達爾文挺坦蕩的,進一步想讀讀他的巨著。最最重要的是這一年開始,婦女可以‘’離婚自由‘’,雖然比較曲折,但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 塔兰奇耶夫
    05-21
    当宏观编年史学逐渐乏味、式微,微观史学的研究及出版成为书商手里的香饽饽,读者脑里的多巴胺。最为惊艳的当属娜塔莉·戴维斯的《马丁·盖儿的归来》,当然本书也算上乘。话分两头说,国内把微观史学这道小菜吃得最香的就只有马伯庸了,虽然水平一般,但足够改编成下沉市场的电视剧。
  • maxiang
    06-06
    我的毕业论文也是写三个人,也是在三个人的关联性这方面有点薄弱,所以很想借鉴这本书,可是这本书直到最后也没有理由充分地解释为什么选这三个人,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比较肤浅牵强。我想我的论文以后可以扩充,多包括一两个类似的人物,让共性更突出。
  • ...
    10-06
    主题和视角很吸引人,可以想见作者查找阅读了大量报刊、日记、信件史料,才得以梳理出不同人物、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时间线太乱,同一事件前文说了又出现在后文中。全书塑造得最立体的两个人物:达尔文、华莱士。
  • 光文天使
    01-17
    似乎对恶臭描写不多,另外,32度就成为载入史册的炎热了么,英国人是不耐热呀
  • Prudensia
    12-12
    微观史,叙述娓娓动人,角度很有启迪,翻译也很不错。
  • 一只小海绵
    11-11
    推荐真是言过其实,“历史就该这么写,但这么写的人太少了”,谢天谢地没人这么写,比国企微信公众号还无聊。
  • 大象
    05-09
    很难想象,海德公园万国博览会的豪情万丈在7年之后已经荡然无存了。
  • 劈头士》睁木
    10-20
    已购。1858年,伦敦迎来历史罕见的酷暑,泰晤士河污染形成大恶臭,成为当年最大的公共问题,从而促成拦截式下水道系统这个工程奇迹。但是,这本书又不是写这些的,而是围绕狄更斯、达尔文、迪斯累里三人在当年夏天的生活开始的微观史学研究。写狄更斯遭遇创作瓶颈,与萨克雷交恶,婚外情。写达尔文得知华莱士与其观点相仿,对出版物种起源的焦虑,以及痛失幼子。写迪斯累里的部分薄弱。作者意在写出某种微妙的联系,但实际并没能看出大恶臭与三人,甚至三人之间的联系。。。看完倒是记住了当年的圈环裙癖~
  • 璃人泪@2011
    10-03
    图书馆借的,竟然是译者签名毛边本,边度边裁好开心。原以为是一本介绍19世纪伦敦污染的著作,其实只是以此作为背景,讲述1858泰晤士河边不堪其臭的人们其他的烦恼,狄更斯满城风雨的离婚、达尔文被华莱士戳痛的纠结、报刊对各种问题的推波助澜,尽管内容不是预想的,还是好看的
  • 黄不知
    08-15
    这个切入的角度也是很感兴趣的,但太细太琐碎,涉及的人物地名事件都非常详细,不熟的读者看了会很懵逼,阅读感不大好
  • 没缸
    01-11
    不是对维多利亚时代很感兴趣的话读起来真的有点苦手,作者掌握的资料很详尽但是并没有真正做到把达尔文、狄更斯、迪斯累里三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并作为重点突出。
  • 绝迹江湖张书评
    07-14
    1858 那一年我们共同闻过的恶臭 被嫌弃的狄更斯的一生 不会讨好人的萨克雷 这题目太多了 我得选一个才行
  • #ArtfulDodger#
    06-08
    好了可以开始憋书评了……
  • 麓麓
    06-10
    如果把今年夏天(或去年夏天)媒体的头条与热搜写成一份详实有趣的微观历史,会呈现怎样的图景?这本书就是如此,它聚焦于1858年伦敦的那个夏天,以泰晤士河的污染作为贯通全书的背景,通过迪斯累里、狄更斯、达尔文三个点,辐射出当时的政治圈、文艺圈、科学圈的重大事件,以及大众关注的其他热点。作为读者的我完全成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吃瓜群众,看内阁大臣如何力挽狂澜,看离婚夫妇如何破脸撕逼,看辩护律师如何舌灿莲花,看一代文豪如何嫌隙反目。当然,不止这些,还有看达尔文、华莱士、赫胥黎、胡克们之间如何惺惺相惜,以及他们PK英国科学界保守势力时又如何并肩作战。
  • 阿页
    06-06
    狄更斯的脆弱与骄傲,达尔文的内向与坦荡,迪斯累里的浮夸与务实,最大的感受是,谁都没法断定观察一件事情的周期到底是10年还是更多。喜欢微观史学这个角度,多个人物视角彼此交叉,充满细节、矛盾和偶然,像是买了一张古老游乐场的门票,走出乐园,想到的还是现在。
  • 安提戈涅
    08-11
    维多利亚文史研究者可一读。很多资料都是之前接触过的,读起来很熟悉,尤其是时代中期文坛的那段撕逼史,但是写法不尽如人意。作者的原意是以1858年为一个历史契机,刺入维多利亚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三人——狄更斯、达尔文、迪斯累利——的牵缠关系,像伍尔夫那样还原这三人在发迹前,挖掘深埋于历史地表以下的“万千微尘”。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三个人几乎可以替换成随机的其他三个人:赫胥黎、拉马克、罗斯金、艾略特……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代表性(尤其迪斯累利),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牵强:达尔文和狄更斯扯上关系居然是用一桩离婚案,这一年泰晤士河的恶臭实际上也并没有对三人的关系结构形成有力的影响。之前看文献时,有一篇论文写的是“艾略特在1860”,这一年倒更为关键:艾略特崛起、狄更斯与萨克雷火并,奇情小说出现……